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语文课堂如何更有趣有效

 

【作者】 匡晓会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五友路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听语文课太枯燥”,这是学生们的反映,这与老师授课的“趣味性”有密切相连的。如何让课堂生动有趣、充满活力,学生快乐的学到知识。现就结合我的语文教学经历谈一谈感悟。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喜欢上语文课。那么,语文课将“活”起来,对于师生来说,也是一个愉快享受的过程。新课程强调,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作为语文老师,应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好奇心、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只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课堂才能“活”起来。那么如何才能让课堂“活”起来,如何才能“一石激起千层浪”?现在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见解:
  一、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兴趣
  课堂氛围的营造也是让语文课活起来的重要一环。良好的学习氛围和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轻松、愉快、富有激情的课堂氛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那么教师在平时和教学中应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气氛。教师需要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关注他们的学习状态和需求,及时给予鼓励和引导。同时,教师还需要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和生动的例子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他们在学习中体验到快乐和成就感。
  师生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赖、互相合作,只有这样的课堂氛围中师生之间才能形成互动,学生才能兴致盎然地发挥想象力,以最佳的状态进入到课堂!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阅读课外书籍、名著导读、古诗词等。
  古人亦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探索、去学习。兴趣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让无效转有效,让低效化高效。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爱学习、乐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独立自主、主动学习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魅力!比如在教学《大象的耳朵》一课时,我准备了许多动物的图片,引导学生发现动物的特点,去讨论、观察、请教、阅读等方式,积极思考探索,培养他们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不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出发,从激发兴趣开始。
  二、提升教师自身基本素养,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说的是教学的法则,规律是比较稳定的,而教学的具体方法是随机应变的,对于不同学生情况,灵活掌握,不能给有差异的学生,无差别的教学,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关注互联网时代语文方面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变革中的价值和功能。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对语文教学资源要有足够的开发意识,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实现创新与学习相结合。
  (一)确定教学方法要根据教学目的。选用方法要适合教师的本人风格,适合自己的专长和优势教学风格个异。方法选用得当就能实现教学目的,提高课堂效率。例如我教学时重视读,让学生读起来。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我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分不同角色,以打擂台的形式,看哪个组语气把握得好、人物性格突出、人物形象具体、动作语言到位。从课堂反应来看,大家积极性很高,兴趣也甚浓,精彩的“表演”还赢得了阵阵掌声,达到了在读中体会、在读中理解、在读中创新的教学理念。
  (二)选择教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活动是与教学对象密切相关的。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同和个性特点,设定不同的教法。例如我们品读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使至塞上》,称它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为让学生理解深刻,感悟诗情画意,就让学生把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描绘出来,真正实现了在“画”中学、在乐中学。
  (三)教学方式要创新。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经无法满足现代学生的需求。我们需要采用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这些活动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平台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整合多种媒介的学习内容,可以运用鲜明的图像、生动形象的课件、添加符合课文的模拟声音吸引学生注意力和灵活多变的特点提供多层面、多角度的阅读和思考,让学生表达和交流的机会,促进师生在语文学习中多元互动。
  三、强化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营造活跃轻松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的效果。在课堂过程中不应是教师一个人再讲,而是师生之间共同参与与合作一起完成教学任务。有效的师生互动能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也能够和学生之间情感共鸣,使学生主动学习并且乐于学(下转第58页)(上接第59页)习。那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强化生生与师生之间互动呢?
  首先是师生之间的关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完全服听命于教师摆布的,这样便导致了学生的主动性不足。在新课程观念下,师生之间不再是传授与接受的模式,而是由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在师生关系中,教师和学生关系是友好的、互相尊重的,地位是平等的、民主的,这样的情况下学生才敢于提出问题。
  其次是要创新互动模式,“教无定法”,在教学中的具体方法是随机应变的,教师要采取合适的互动方式,因材施教,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让每一位同学都感受到知识的快乐的乐趣。可以采用情景互动例如:在教学《黄继光》一课时,可以准备一小段关于黄继光事件的视频,让学生自然进入情景之中学习课文,再由教师抛出问题,学生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强化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感受其中的精神品质,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习惯。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中开展相关语文教学游戏,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对课堂中积极的学生,给予奖励也可以强化互动。
  最后要借助鼓励性互动转变学生的态度,教师运用积极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敢于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引导他们在课堂积极参与互动,那么这样一节课必然会充满活力!
  四、结语
  综上,要让语文课活起来,我们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氛围以及课外拓展等多个方面入手。然而语文教学面临着很多需解决的和突破的问题,给我们老师提供了广阔的探索领域。我们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让语文课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活力,真正成为学生喜爱的课程。对此,在语文课堂中我们要因地制宜、不断的丰富语文教学形式,并且关注到学生的个别差异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的理论,补充新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勤于总结反思,只有这样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
  • 【发布时间】2024/6/26 17:08:45
  • 【点击频次】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