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美术色彩教学

 

【作者】 罗安猛

【机构】 四川省南部县第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时代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有着不同的变化。信息时代,教学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学模式,而是采用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使学生具有极大的自由选择余地和发展空间,使教育更加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体现信息时代的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也为人类的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基础色彩(水粉)的递进教学,应当合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如平板电脑、手机App、各种绘图软件、微课视频、PPT讲解、电脑有声教学及互联网信息等,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的教学。在色彩教学过程中,应运用不同教学互动模式,充分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寓教于乐,把教与学进行多方位结合,让学生尝试理解色彩绘画之真谛,而不是仅仅临摹作品。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色彩教学;结合
  色彩的基础教学相对于高中美术特色教学而言,在基础教学中占有相当的比重。一些美术院校由于专业性质与发展方向的不同,对色彩考试的要求甚高,会涉及色彩的构成与审美运用。在高中两年半的教学时间内,要使学生合理掌握色彩绘画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和运用色彩,就需要教师在规定的时间内,运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任务,对三门专业教学(素描、色彩、速写)进行合理的安排,穿插教学,相互促进。单独的基础色彩教学也有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通过高中美术基础教学的实践,分析教学情况,从色彩(水粉)的教学入手,让学生从不懂色彩到理解色彩再到运用色彩,进行合理有序的学习。通过基础色彩教学过程,让学生合理地从理解色彩到运用色彩,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学建构模式、学习互动手段、深度理解方式,让教学知识点深入浅出,让学生合理、有效地掌握绘画知识,将其运用到平时的作业中,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兴趣。教学过程中可与其他学科进行互动,互相借鉴,相互结合。把教学与信息技术相结合,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非常广泛,高中美术特色基础教学方式有别于其他学科的教学方式,其方式方法主要有电脑绘图软件、App教学、微课教学等。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利弊,下面围绕基础色彩的递进教学阐述信息技术下的色彩教学过程。
  一、培养学生的色彩创新意识 
  学生创作色彩、表现色彩的过程在不断培养着创新意识。色彩教学给予美术课堂活动注入了崭新的血液和动力。它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其他方面更有创造力。我国现在类似这样的色彩工作室或者新的色彩教学模式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总结与反思,积极大胆的尝试和实践,日积月累,我国高中阶段的色彩教学一定会走向成熟,也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有了渐进的单一训练的基础,就可以让学生作综合练习,完整地画一张色彩作业,把在各项单一训练中的体会运用于综合作业之中。这时的综合训练会有意想不到的极好效果。其实从简到繁,由浅入深,从分到合这是任何知识的认知规律,当然会对色彩教学行之有效。
  二、指导学生理解色彩的来源及其相互关系
  1.物体的色彩: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
  固有色是人们看到物体上占主导地位的色彩,也是最直观的色彩。固有色在柔和的光线下较为明显,在强烈的光线照射下,固有色特征即减退,弱光下固有色亦减弱。固有色与物体质地有很大关系。
  光源色是指自然光、灯光、火光等不同的光源颜色照射在物体上而引起的色彩变化。光源色愈强对固有色的影响也愈大。如在很强的光照下,周围环境中所有物体的固有色都冲淡了,只看到光源颜色,这时光源色占主导地位。在一般情况下,光源色对物体的受光面影响较大。
  环境色即物体周围环境的色彩,由于光的反射而影响到物体上的颜色,这种影响变化尤以物体暗部最为明显,光线愈强,环境色的映射愈强;光线减弱,环境色的映射也相应减弱。
  2.色彩的变化规律
  一个物体上同时存在着冷暖色调,这是符合事物对立统一基本规律的。冷暖色是相比较而言的,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从许多实例的分析中,可以概括出以下色彩的变化规律:
  第一,物体受光面的色调,是光源色与固有色的综合。受光面色调的冷暖,以光源色冷暖为转移。光源色的色感强,物体亮面的色调就倾向光源色;光源色的色感弱,物体明部固有色就起主要作用。
  第二,中间色调所受的光主要是侧光,同时也受到一些环境光的反射,色调关系上比亮面复杂。它的色调是光源色、固有色和环境色的不同程度的混合,如光源色和环境色的作用较弱,其色调以固有色为主。
  第三,物体暗面色调主要是环境色与固有色的混合。暗面色调的冷暖以环境色的冷暖为转移。如环境色强,物体暗部的色彩依环境色而变化;环境色弱,物体暗部固有色就起主要作用。
  第四,受光部位的高光是光源色反射。光洁度较高的物体,高光才比较明显。
  第五,明暗交界线部分的色调,明度最暗,色感也较弱。
  第六,反光部分的色调,是固有色和环境色的混合,环境色的影响较大。
  第七,投影部分的色调是固有色加暗,亦受到环境色的影响。
  三、教师的演示与学生的创新
  临摹复制是一种较好的训练办法,学生通过对现有作品的临摹来提高自己的基础技能和学习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艺术成品进行临摹,在临摹过程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自己的学习思考,这样能够让学生更真实更直接地感受到具体实物的色彩变化。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积极进行课堂演示,在演示过程中提醒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分析演示的内容,此时教师的演示程度要求教师好好把握,演示不足的话,学生获得的信息过少或者理解程度不够,那么学生的操作能力就不足,如果教师演示过度,那么学生获得的内容的消息就过多了,过多的消息对学生的创作会造成负担,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发展和创新理念教学的发展。
  高中阶段,艺术学生只有继续加强基础技能,才会取得更好的进步与发展,只有具备了扎实的基础技能才能有更高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深厚的艺术才能。色彩教学必须遵循色彩规律,让学生奠定学习基础,与系统教学训练的各环节各部分密切相关,以达到教学的乘数效应。在素质教育深化的情况下,色彩教学是艺术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是情感在笔尖体现的另一种模糊隐晦的方式,它委婉而不失内容,巧妙地作用色彩的跳动形态来表达内心的狂热与激情,在艺术手法上达到不可思议的效果,这样的情感来的激烈。色彩是世界对人类的馈赠,是最好的礼物和财富,作为新时代的主体,我们必须要充分发挥运用色彩的能力,提高我们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为我们的美好生活和美好世界增添更多的色彩。
  • 【发布时间】2024/6/26 17:14:18
  • 【点击频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