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有效设计与实施

 

【作者】 陈义琴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南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设计与实施“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以符合新课标中关于“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的要求。通过分析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结合新课标对学习任务群的定义和教学目标,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和实施路径,以期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有效设计;实施
  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强调通过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对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整合及发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任务群的有效设计与实施两个方面,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深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
  一、新课标“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概述
  新课标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分为基础型、发展型和拓展型三个层面。其中,“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作为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之一,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地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各种生活场景的沟通需要。
  (一)学习任务群的核心特点
  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明确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功能,综合考虑教材内容和学生情况,设计不同类型的学习任务,依托学习任务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安排连贯的语文实践活动。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的具体要求
  新课标在“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中,特别强调了学生在获取信息、整合信息及发布信息过程中的自主性和责任感。教师需引导学生成为负责任的信息阅读者、传播者和发布者,通过实践活动,提升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特点分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注重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在编排上注重单元主题的连贯性和内在联系,便于教师围绕特定学习主题设计系列学习任务。
  (一)单元主题的连贯性
  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通常以单元为单位,每个单元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如“自然”、“亲情”、“科技”等。这种编排方式有助于教师构建连贯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在不同任务中反复实践和巩固,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二)图文结合的优势
  教材中大量的插图和图表不仅增强了文本的直观性和趣味性,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和思维素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图文结合的学习任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有效设计
  (一)围绕生活需求开发任务主题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应紧密围绕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发贴近学生需求的任务主题。例如,可以设计“书信往来”、“日记记录”、“活动策划”等任务群,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升日常交流能力。
  案例:书信往来
  在四年级“书信归来”任务群设计中,教师可以结合学校举办的“成长仪式”,引导学生给父母写一封信,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或心里话。通过了解书信的历史、阅读经典书信、撰写个人信件等步骤,学生不仅掌握了书信的格式和内容要点,还学会了在真实情境中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
  (二)任务驱动下的体验学习
  任务驱动下的体验学习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施的关键。教师应设计一系列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学习任务,引导学生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实现学习目标。例如,在六年级“童玩节活动策划书”任务群中教师可以按照“玩什么、怎么玩、一起玩”的思路分为三个子任务展开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言语理解力、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
  (三)多元信息的整合与应用
  在信息时代背景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应注重多元信息的整合与应用。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电子书包等工具,拓展学习空间,丰富学习资源。例如,在四年级上册《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使用“电子书包”查找20世纪的其他发现和发明,理解课文内容,并尝试撰写相关小论文或制作信息海报。
  四、“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有效实施
  (一)创设真实学习情境
  真实的学习情境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有效实施的前提。教师应根据任务主题,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例如,在“每日四问”任务群实施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睡眠、饮食、运动、情绪四个方面记录自己的日常生活,形成日记或周记,并在班级内分享交流。
  (二)强化听说读写内在联系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实施应注重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通过综合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例如,在“策划一次阅读活动”任务群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讨论、策划、撰写策划书、组织活动等形式,全面锻炼听说读写能力。
  (三)实施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检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实施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应根据任务要求和学生表现,设计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例如,在“书信往来”任务群评价中,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书信格式、内容表达、情感传递等方面,通过同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式,给予学生全面反馈和指导。
  总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有效设计与实施是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紧密结合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特点和新课标要求,围绕学生生活实际开发任务主题,通过任务驱动下的体验学习和多元信息的整合应用,创设真实学习情境,强化听说读写内在联系,实施表现性评价等措施,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吴东,“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理解与实施[J].语文建设,2019年。
  • 【发布时间】2024/9/12 16:47:57
  • 【点击频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