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教育科研论文资料的收集与运用研究

 

【作者】 李国奎

【机构】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充分论述了教育科学论文资料的收集作为论文写作的基础性过程,资料运用则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论文结论的全面性、真实性和说服力,对材料进行了分类并指出了具体的获取方法,提出了资料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论文资料;资料收集;资料处理
  一篇论文从撰写者萌发写作动机到公开发表,大致包括以下若干环节或流程。资料的收集作为论文写作的基础性过程,要充分体现广泛性、真实性和典型性,资料运用则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确保论文结论的全面性、真实性和说服力。要充分体现规范性,做到工作踏实、方法科学、数据准确、结论可信;要遵守学术规范,恪守学术诚信,树立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求真务实的良好学风。
  做课题、写论文,首先离不开材料。材料是最基础的,收集材料、甄别材料、运用材料是从事科研工作必备的基本功。
  一、材料的基本类型与获取方法
  论文与课题报告的材料主要可分为理论(文献)型材料和实践(实证)型材料两大基本类型。
  1.理论(文献)型材料及其获取方法
  理论(文献)型材料主要是为自己的研究提供理论指导、理论依据、研究范式和基础性数据(如史料),既是为了夯实成果的学术基础,也是为了提升成果的理论层次。理论(文献)型材料主要是通过文献研读的方式获取的,真正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专家往往喜欢研读原著,弄清原著所述问题的准确含义和前因后果,从中发现问题、揭示本质。对于外文著作,外语水平高的人大多不喜欢阅读译作,因为译作往往具有二次创作的性质,会因译者的学识、阅历(特别是语言表述水平)等因素呈现明显的差异性,从而影响读者和研究者的准确判断。外文著作中,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等经典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读原著,很容易陷入理解片面、断章取义的歧途。阅读原著的相关内容:一是进行认真核对;二是明晰准确含义和因果关系。因为他人在引用时,很有可能是转引的,即使是直接从原著中引用,也难免出差错。在引用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尤其是直接引用,千万不要随意改动原著中的字,引者没有修改的义务和权利。如果对引用的其他材料存疑,可用注释形式加以说明,也可根据需要专题撰文予以详细论述。
  2.实践(实证)型材料及其获取方法
  实践(实证)型材料,对于职教老师而言,笔者主张以亲身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过程中的实践为主要获取途径。例如,教育科研,笔者一直强调新入职的老师要尽量做好“教学后记”,定期对自已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认真梳理和总结前一阶段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成败与得失对工作进行查漏补缺,了解哪些方面比较成功和满意,哪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有待改进,不足的原因是什么,下一阶段如何克服这些不足。再比如,在备课的过程中,很多问题预设得很完美,但课堂学中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原因何在?再比如,在调研和访谈中是运用哪种方式取得一手材料的?大部分老师的家访工作做得很名、很实,那么这些素材有没有得到有效积累?如果对每次家访所取得的素材都进行科学整理和分析,做课题、写论文就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第一手素材。对于理工科教师而言,主要采用3种方法获得原始数据,即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
  当然,实践(实证)型材料也可以是他人的材料,如前文所涉的教育叙事研究案例中的材料,就是作者基于他人的事迹和材料进行叙事、总结和提炼的。
  二、材料收集和处理的基本原则
  1.尽可能多地获取和掌握材料
  尽量多地获取和掌握材料,目的就是最大限度地保证结论的全面性,尽可能地避免以偏概全的弊端。比如,一位任课老师向班主任反映,××同学的成绩一塌糊涂,班主任觉得该同学的成绩总体是不错的。两位老师之间为什么会得出截然不同的结论呢?实际上,他们都没有错,前者掌握的是其所任教课程的成绩,因而具有片面性;而班主任所掌握的是该同学所有课程的成绩,因而具有全面性。
  2.学会鉴别材料,掌握去伪存真的方法
  只有剔除假的材料、利用真的材料,才能最大限度地保证结论的正确性。在历史研究中,运用文学作品中的素材来揭示历史现象具有很大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因为包括诗词在内的文学作品都具有想象、夸张等重要特征。
  3.学会筛选材料,掌握去粗取精的方法
  材料是否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直接关系到结论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因此,研究者要善于对众多庞杂的材料做出准确研判.从中提取能说明可题的核心材料,突出材料的经典性和权威性。比如,运用教育理论时引用一位普通老师的话,评委、编辑往往会感到分量不足,认为不具有权威性。相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说法,引用陶行知、叶圣陶、魏书生等名人的,就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就是所谓的经典性、权威性。
  4.学会分析材料,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
  写论文就是要自圆其说地得出合理的结论和观点。同样的材料,不同研究者得出的结论可能有差异,甚至可能截然相反。这就需要掌握科学的分析方法,做到合情合理,令人信服。
  结束语
  本文的意义再清楚不过了:1)提出了一篇论文的完成发表是有一个逻辑过程和流程。2)阐述了做好资料的收集作和运用是要遵循一定的方法和原则的意义。3)全面且细致的论述了资料的收集和运用方法。
  参考文献:
  [1]张庆熊. 主编,《现代西方哲学》.商务印书馆. 2017。
  [2]浅谈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对策.《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年33期。
  作者简介:李国奎,男,工学硕士,副教授,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系。
  • 【发布时间】2024/9/12 16:48:29
  • 【点击频次】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