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作者】 王素兰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岳阳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统计与概率作为小学数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帮助学生建立数据分析与随机事件处理的基本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决策能力。然而,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抽象且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常面临诸多挑战。本文基于现行小学数学教材探讨提高“统计与概率”教学有效性的实施策略,旨在通过丰富的教学方法、贴近生活的实例和情境创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有效性;提高
  统计与概率是小学数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随机观念。小学数学教材以其生活化、直观性和趣味性著称,为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由于课程内容相对抽象,加之部分教师对该领域知识掌握不够深入,导致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探索提高“统计与概率”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统计与概率”主题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程内容理解不深
  统计与概率作为新增设的教学内容,许多教师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准确把握教学深度和广度。
  (二)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讲授式教学方法,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导致学生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佳。
  (三)内容与生活实际脱节
  统计与概率的内容编排虽然注重逻辑,但往往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脱节,使得学习过程显得枯燥无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统计与概率”主题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深入解读课程标准,制定分层教学目标
  教师应深入研读课程标准,明确不同学段对统计与概率教学的具体要求,制定分层教学目标。针对低年级学生,注重培养他们的数据意识和简单的统计方法;对于高年级学生,则逐步引入更复杂的统计量和概率计算,同时强调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
  (二)丰富新课导入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经验弱势,通过创造认知冲突、设置悬念等方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产生探究兴趣。例如,在教授“可能性”时,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摸球游戏,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创设生活化情境,强化知识应用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教师应注重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选择现实情境中的数据理解概念、原理的实际意义,并着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平均数”时,可以引入班级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在学习“概率”时,则可以结合抽奖活动、天气预报等生活实例进行讲解。
  (四)实施探究式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探究式学习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探究性的问题或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合作或独立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思维。例如,在教授“分组整理数据”时,可以让学生自行设计调查表并收集数据,然后分组整理并分析数据结果。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加强实践活动,提升动手能力
  实践活动是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实践活动资源,组织学生参与各种与统计与概率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可以让学生统计一周的气温变化情况并绘制成折线统计图;在学习“概率”时,则可以设计抛硬币、摸球等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能够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六)注重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
  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逻辑性,但教师可以通过知识迁移和灵活运用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时可以通过对比教学让学生明确三者的区别和联系;在学习“折线统计图”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在什么情况下折线统计图比条形统计图更具优势。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主题教学的案例分析
  (一)《平均数的应用》的教学
  在教学“平均数”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学校即将举行运动会,五年级各班需要选拔参赛队员。为了公平起见,班主任决定根据最近三次模拟测试的成绩来选拔队员。此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班主任会选择最近三次成绩的平均数作为选拔标准?这样做有什么好处?”通过这样的情境引入和问题引导,学生能够饶有兴趣地研究平均数的优点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二)《概率的初步体验》的教学
  在教授“概率”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摸球游戏: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里放入若干个红球和白球(数量不等),让学生轮流摸球并记录结果。通过多次实验后引导学生观察数据并思考:“摸到红球和白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如果改变袋子里红球和白球的数量比例会对结果产生什么影响?”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和问题引导,学生能够亲身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并初步掌握概率的计算方法。
  综上所言,提高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的有效性需要教师深入理解课程标准、丰富教学方法、创设生活化情境、实施探究式学习、加强实践活动以及注重知识迁移与灵活运用等多方面努力。以现行教材为例,通过采取上述实施策略,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够提升他们的数据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项媛媛,提高小学“统计与概率”课程课堂效率之我见[J].学周刊,2020年。
  [2]黄爱珍,浅谈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试题与研究,2021年。
  • 【发布时间】2024/9/12 16:49:49
  • 【点击频次】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