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增强学生发展“三会”素养主体性的有效方法

 

【作者】 马智慧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射洪坝水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时代背景下,数学新课标强调发展学生的“三会”素养,即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本文旨在探讨如何结合现行小学数学教材,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发展“三会”素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能动性。文章首先分析了主体性在“三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随后结合现行教材的特点,提出了增强学生主体性的具体教学策略,并进行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三会”素养;主体性;增强;有效方法
  随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深入实施,发展学生的“三会”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更需要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如何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发展“三会”素养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能动性,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以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探讨增强学生发展“三会”素养主体性的有效方法。
  一、主体性在“三会”素养培养中的重要性
  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更是发展自我、提高自我核心素养的主体。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应将学生“三会”素养的发展获得与其主体性激发有效结合起来实施,使其成为发展自我的主人。
  1.1 主体性是“三会”素养发展的内在动力
  主体性强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积极思考问题,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这种自主性和能动性正是“三会”素养发展的内在动力。只有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思维,更加准确地表达数学观点。
  1.2 主体性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主体性强的学生敢于质疑、敢于创新,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不断探索。这种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三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我们可以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增强学生发展“三会”素养主体性的有效方法
  2.1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创设情境,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时,可以创设分蛋糕、分苹果等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和应用分数知识。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2.2 引导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鼓励他们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并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会他们如何独立查找资料、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探究性和自主性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挥更大的能动性。
  2.3 强化实践,提升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实践操作是增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现行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例如,在学习“图形的变换”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等操作活动来感受图形的变换规律;在学习“统计与概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调查、收集数据等方式来制作统计图表。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他们的主体性。
  2.4 鼓励表达,培养数学语言能力
  数学语言是学生表达数学思想和观点的重要工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清晰地描述和表达数学现象和规律。例如,在学习“方程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尝试用方程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来描述图形的特征。通过鼓励学生表达和交流数学观点和思想,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思维过程,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数学语言能力和表达能力。这种表达和交流的过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5 注重评价,激励学生发展
  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工作,通过多元化、全面化的评价方式来激励学生的发展。例如,可以采用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可以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思维能力发展情况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通过注重评价工作并激励学生发展,教师可以更好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主体性,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持续进步的动力。
  三、结论
  增强学生的主体性是发展其“三会”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现行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和优势,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探究、强化实践、鼓励表达和注重评价等多种有效方法来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这些教学策略和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主体性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持续探索。
  参考文献:
  [1]陈海华,“三还”于学生 提升其素养——浅谈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以促进主体性发展[J].小学生,2015年。
  [2]刘本霞,提高学生数学学习主体性的有效策略探究[J].好日子,2019年。
  • 【发布时间】2024/9/12 16:57:13
  • 【点击频次】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