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有效路径

 

【作者】 熊怡媛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罗渡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独立识字能力是学生独立展开语文实践的重要前提。本文旨在探讨在新版课标要求下,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如何有效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以及这一能力培养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独立识字能力;积极意义;有效路径
  随着人们对“2022年版课标”精神理念理解的深入,小学语文教学在追求更高质量育人过程中迎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其中,“识字与写字”作为整个小学阶段的教学重点不仅关乎学生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的基础,更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和不可忽视的有效路径。在小学整个阶段,学生不仅需要认识3000个常用字还要从中梳理探究出构字组词规律,以及音、形、义的组合特点,体味到汉字之中蕴含的智慧。面对这些要求,新课标要求语文“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两大模块教学共同完成。在这几年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完成此任务不仅需要教师努力,更需要学生发挥主体作用,让他们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作为自主学的基础。
  一、发展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积极意义
  (一)能落实“识字与写字”“梳理与探究”的新课标要求
  2022年版课标明确提出了“识字与写字”和“梳理与探究”的具体要求,强调学生应在识字过程中逐步建立独立识字的能力。独立识字不仅意味着学生能够自主识别新字,更要求他们能够梳理字的音、形、义关系,探究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通过发展学生独立识字能力,教师能够有效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汉字构成的规律和特点,为后续阅读与写作打下基础。
  (二)有利于促进学生自能学能力的提升
  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本质上是对学生自学习能的一种锻炼。当学生具备了独立识字的能力他们就能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观察、学习新字,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进而促进自能学能力的提升。自能学能力的提升,将使学生终身受益,能为他们未来学习奠基。
  (三)有利于学生独立展开语文实践
  语文实践是学习的重要组成,而独立识字能力则是学生独立展开语文实践的基础。当学生具备了独立识字能力,他们就能更加自信地阅读各类文本,理解文本中的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此外,独立识字能力还有助于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灵活运用汉字,提高作文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对于促进学生独立展开语文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二、小学语文教学发展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有效路径
  (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激发识字兴趣
  良好的阅读环境是发展学生独立识字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学校应重视图书馆的建设和阅读氛围的营造。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多读书、读好书中努力,通过课外阅读拓宽知识面和积累词汇量。在阅读展开中,教师可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新字生词,激发他们识字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晨读、午读等时间段组织学生开展朗读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汉字的韵律美和体味汉字中蕴藏的智慧,增强对汉字的情感认同。
  (二)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识字效率
  在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展开实施,以提高识字效率。例如,启发式教学法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自主发现汉字的规律和特点;实践教学法则可以让学生通过书写、组词、造句等实践活动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游戏教学法则可以通过游戏的形式激发学生汉字探究兴趣和参与度;利用查字典等工具法可有效解决音、形、义难题等。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使学生在愉悦中学习汉字、有方法的学习汉字,能提高识字效率。
  (三)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增加识字量
  识字教学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而创设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家庭、学校以及社会中寻找文字符号,如广告牌、电视广告、商品包装等,让学生养成从生活中识字和积累知识的学习习惯。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节日、季节等生活元素开展识字活动,如春节期间的春联识字、秋天的树叶识字等,让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学汉字,增加识字量。
  (四)开展“梳理与探究”活动,深化识字理解
  “梳理与探究”在语文2022年版课标中是第一次提出,属于新增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这一任务群的要求,开展一系列梳理与探究活动。例如,过程中可要求观察汉字的字形结构和并总结特点,梳理汉字的构字规律;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汉字文化探究活动以了解汉字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加深对汉字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初步建立起对汉字文化的认同感,增强自豪感。
  (五)鼓励课外阅读,拓宽识字渠道
  课外阅读是拓宽学生识字渠道和增加见识面的有效路径之一。教师应多鼓励参与课外阅读,如阅读童话、寓言、故事、诗歌等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汉字、词汇和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同时,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摘抄遇到的生字和生词,通过查字典、问老师、家长等方式进行学习和理解。大量的课外阅读实施不但能增加学生的识字量和词汇量还能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促进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总之,发展学生的独立识字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新版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应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和要求,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实际生活情境、开展梳理与探究活动以及鼓励课外阅读等途径,有效发展学生独立识字能力。这一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进学生自能学能力的提升和独立展开语文实践的能力,还将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和发展其他语文实践技能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彩云,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两条路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2年。
  [2]郑佳泠,探索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路径[J].散文百家,2020年。
  • 【发布时间】2024/9/12 16:57:44
  • 【点击频次】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