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有效教学

 

【作者】 程贵川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城东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的重要部分。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数学“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通过教学策略的优化、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其空间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小学数学;“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有效教学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模块,它涵盖了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变换,以及如何利用坐标、方向等确定物体的位置。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几何图形的本质特征,还能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如何有效实施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成为许多教师面临的挑战。
  一、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
  (一)教学目标设定
  针对“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教学目标应明确具体,既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
  “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主要包括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基本变换,以及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如用数对表示位置、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等)。这些知识点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学生空间观念的基础。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充分分析教材内容,明确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确保教学内容的连贯性和系统性。
  二、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
  (一)生活化情境教学
  将“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化情境进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例如,在讲解平移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电梯的升降、滑梯上小朋友的滑动等现象;在讲解旋转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风扇叶片的转动、钟表指针的旋转等现象。通过这些生活化情境,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图形变换的过程和特点。
  (二)动手操作体验
  动手操作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可以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旋转后的图形,或者通过剪纸、拼图等活动来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特点。这些动手操作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图形变换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
  多媒体手段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概念。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图形变换的动态过程,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图形变换的特点和规律。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相关素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提高教学效果。
  (四)分层教学策略
  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和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教师在实施“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时应采用分层教学策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通过分层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创新教学手段与资源
  (一)游戏化教学
  游戏化教学是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变换相关的游戏或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掌握图形变换的技能。例如,可以设计“图形变换接力赛”、“图形位置寻宝游戏”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图形变换的乐趣和魅力。
  (二)项目式学习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习和应用知识。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图形变换相关的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例如,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份校园平面图或城市街区图,要求在其中标注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和相对关系,并描述出某个建筑物经过平移、旋转等变换后的新位置。通过项目式学习的实施,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跨学科整合教学
  跨学科整合教学是将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教学。例如,可以与语文学科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故事来感受图形变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可以与科学学科结合,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图形变换现象来加深对图形变换的理解。通过跨学科整合教学的实施,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四、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估
  (一)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进行教学反思,及时发现并纠正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观察、学生反馈等方式收集教学信息,对教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和总结,找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发展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规律。
  (二)教学评估
  教学评估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在“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教学评估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作业批改、单元测试、期末考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还可以通过课堂表现、项目作业等方式评估学生的能力发展情况。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问卷调查、座谈会等方式收集学生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以全面了解教学效果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通过教学评估的实施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
  五、结论
  小学数学“图形的位置与运动”内容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目标与内容、优化教学策略与方法、创新教学手段与资源以及注重教学反思与评估等多方面的努力。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和几何直观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怡霖,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策略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6年。
  [2]王卓,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的教学策略[J].智力,2020年。
  • 【发布时间】2024/9/12 16:58:13
  • 【点击频次】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