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初中语文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教学之匙

 

【作者】 郭春艳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隆初级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实施中,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是核心素养培养中的核心任务。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其丰富的内容和多样的形式为审美创造能力的培育实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本文围绕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本四条路径探讨如何在教学中促进学生积累审美经验,增强审美意识,并鼓励他们在语言学习和实践中利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
  关键词:初中语文;审美创造;教学策略;培养
  审美创造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落实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多种语文关键能力还能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其精选的文本和多样的文学形式为审美创造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然而,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本文将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本四条路径出发探讨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一、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本的美
  感受美是审美创造实施的起点,也是培养学生审美创造素养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等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受文本的美。
  (一)朗读品味,直接感受语言美
  部编版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如《春》、《背影》等文章。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学生跟读、分角色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节奏美和意境美。在朗读过程中,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语言的音乐性和画面感,从而激发他们对美的感知欲。
  (二)创设情境,激发审美情感
  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创设与文本相符的能激发审美情感的情境,使学生在文本接触中感受文本的情感美和形象美。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背景音乐并展示父亲买橘子的画面,使学生在情境中能感受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
  二、引导学生理解语言文本的美
  理解美是审美教育的关键。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把握作者思想感情,从而领悟文本的美。
  (一)分析文本结构,把握整体美
  教师可以通过分析文本的开头、结尾、过渡等部分引导学生把握文本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美。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盼春—绘春—赞春”的结构,让学生感受作者构思的巧妙和文章的严谨之美。
  (二)挖掘文本内涵,领悟思想美
  教师应深入挖掘文本中的思想内涵并以此来引导学生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父亲买橘子的细节描写,让学生感受父爱的深沉和无私,从而领悟文本中的思想美。
  三、引导学生欣赏语言文本的美
  欣赏美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学会对美的欣赏,培养他们的审美鉴赏能力。
  (一)品味语言魅力,欣赏表达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本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欣赏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语言魅力。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品味文章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让学生感受作者运用语言的巧妙和生动之美。
  (二)感受形象之美,欣赏意境美
  教师应引导学生感受文本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描绘的自然景观等,欣赏作者营造的意境美。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父亲蹒跚过铁道买橘子的形象之美,以及作者通过这一形象所营造的父爱意境之美。
  四、引导学生评价语言文本的美
  评价美是审美创造素养培养的高级阶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评价文本的美以培养他们的审美批判能力。
  (一)鼓励多元解读,培养审美个性
  多元解读就是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文本。在此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发表见解,培养他们审美思维。例如,在教学《背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父爱、成长、家庭等多个角度解读文本,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
  (二)引导审美批判,提升审美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审美批判并分析文本的优缺点,从而提升他们审美能力,提高鉴赏水平。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是否恰当、生动,以及文章的结构是否合理等,让学生在进行审美批判的实践中不断提升自我审美能力。
  五、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不单单体现在感受、理解、欣赏、评价文本的美上,还体现在利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的语用实践上。
  (一)仿写练习,模仿创造美
  创造美始于模仿。欲实现于此教师可以选取教材中的经典段落或句式,引导学生进行仿写练习,模仿作者的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例如,在教学《春》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文章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进行仿写练习,让学生在模仿的语用实践中创造属于自己的语言美。
  (二)创意写作,自由表现美
  过程中应鼓励学生进行创意写作,如续写课文、编写剧本等,让他们在自由创作中充分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例如,在教学《背影》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续写自己与父亲之间的故事,让学生在创作中表现自己对父爱的理解和感悟。
  (三)实践活动,体验创造美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作文比赛等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创造美的乐趣和成就感。例如,在教学完一单元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诵比赛或作文比赛,让学生在实践中展示自己的审美创造能力和成果。
  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教学实践过程。教师需要结合部编版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从引导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本四条路径出发并坚持循序渐进地培养原则,才能提升学生审美创造素养。同时,教师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个性发展,让他们在审美教育中得到全面的成长和发展。通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相信初中语文教学将能够更好地承担起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的重任。
  参考文献:
  [1]朱世雄,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创新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2016年。
  [2]汪佐莲,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能力[J].科海故事博览,2010年。

  • 【发布时间】2024/9/12 17:09:13
  • 【点击频次】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