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确定与实施

 

【作者】 彭 怡

【机构】 四川省安岳县偏岩九年制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创造力与精神财富,对于培养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及综合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初中语文教材教学内容及2022年版新版课程标准,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确定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旨在通过语文教学这一平台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初中语文教学;确定;实施
  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文化软实力成为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科目,承担着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一)增强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进而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
  (二)促进全面发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盖了语言、文学、艺术、历史等多个领域,与语文教学内容紧密相连。将其融入语文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三)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许多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如仁爱、诚信、和谐等。通过语文教学,学生能够从中汲取精神养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基础。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确定
  (一)依托教材内容
  初中语文教材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新版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内容应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题材、体裁、风格应丰富多样,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因此,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如古代诗词、文言文、经典名著等,将其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二)明确教学目标
  在确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时,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具体而言,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引导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二是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三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四是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三)构建学习任务群
  新版课程标准提出了构建语文学习任务群的理念,这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的教学提供了有力支持。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学习任务,如古诗词诵读、文言文阅读、经典名著赏析等,通过任务群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
  (一)加强教师自身素养
  教师是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学的关键。因此,加强教师自身的传统文化素养至关重要。学校应定期组织教师参加传统文化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同时,教师也应积极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二)创新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
  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利用视频、音频、图片等多种媒介形式,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通过播放相关音乐或视频短片,让学生感受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2.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指通过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模拟场景等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例如,在讲解古代礼仪时,可以组织学生模拟古代宴席场景,让学生亲身体验古代(下转第82页)
(上接第83页)礼仪的规范和要求。
  3.实践教学法
  实践教学法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巩固和深化所学知识。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如书法比赛、古诗词朗诵比赛、传统节日庆祝活动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丰富课外学习资源
  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学习资源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图书馆、网络资源等课外学习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和学习机会。同时,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孩子的传统文化教育,共同营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四)完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是保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学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之一。学校应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之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设置传统文化知识测试、作品展示、实践活动评价等多种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的学习成果和表现情况。
  四、结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和宝贵财富。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效确定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依托教材内容、明确教学目标、构建学习任务群等措施,可以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学的有效实施;通过加强教师自身素养、创新教学方法、丰富课外学习资源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措施,可以进一步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题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周业佐,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J].快乐阅读,2013年。
  [2]卢贵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J].新课程研究,2010年。

  • 【发布时间】2024/9/12 17:11:06
  • 【点击频次】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