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如何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在2011年版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核心素养”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力是值得分析和研究的。因此,笔者想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针对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1.前言
在小学几何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鼓励学生从基本数学技能的角度运用想象力和抽象思维来创造空间意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平面感知和空间思维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理念,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理念必须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结合,合理组织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基本数学技能以及核心素养。
2.新课标下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重点是培养每个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提高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必须在所有真实物体和空间几何形状之间建立心理关系,并在不同物体描述之间实现快速过渡。同时,可以在已知条件下创建和补充3D模型,并且可以通过分析已知形状来获得构成形状的所有基本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此外,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不同图形之间的转换,并用描述性语言描述他们的转换情况。也就是说,空间的概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表面内涵,即空间感,它迫使学生在脑海中快速构建物体的三维图像,并完成二维图像的立体处理。二是现实物体的几何化。在数学中,使用的模型或形式不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那些,而是数学的,即通过长期积累,真实物体的属性被总结、概括并以高度代表性的图形呈现。
第三种是空间几何的二维表示和基本元素的空间结构关系,由二维图形表示。这是属于纯几何范畴的空间概念元素的最高层次。从上述讨论中可以得出结论,空间的概念只不过是人类对真实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的想象。因此,本文将数学空间的概念视为学生理解和可视化形状、位置和运动的能力,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对策
3.1明确教育目标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应强调核心素养的内涵,实现抽象化和具体化;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的图形和几何结构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每节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图形,并使用比较和识别等方法理解不同的图像特征。通过比较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体验,在不同的图形对象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欣赏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例如,在认知平行四边形课上,教师必须解释教学目标,并将其与基本数学技能的概念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在可理解的条件下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了解矩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学习如何表示它们。通过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
3.2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教育改革,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为了在现代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充分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如何了解角”,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图像或视频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角,如五角星角、书本角,这些角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显示空间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发现不同的角,并使用动态多媒体显示功能显示不同条件下的角的变化,例如在分钟指针移动时改变角的大小,在纸盒拉伸时改变角。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从静态转向动态,解释角的变化的过程并在空间中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创造对空间的初步印象,将课程视角与生活视角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果。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使用动态3D视图显示角点,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角,鼓励学生在立体空间中感知角,创造良好的三维空间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三维空间的优势引导学生分析角的属性,扩展他们对角的知识体系,激发他们探索的意愿,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动态思维、空间思维等,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教学目标。
3.3重视相同核心能力的分层教学
在学生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发展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阶梯模式。这种阶梯式结构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之间实现自然过渡和逐步深化。以“图形认知”为例,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随着他们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和扩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一年级学生的“图形感知”主要集中在直观和基本的几何形状上,如圆形、三角形、(下转第90页)
(上接第91页)正方形、矩形等。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识别和简单的计算来初步理解这些形状。这些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最基础的几何直觉。
在二年级,学生开始有机会进入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发展更复杂的几何概念,如线、角、锐角、直角、钝角等。同时,学生也开始创建更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形状,如梯形、以及扇形等。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几何形状的理解,也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几何知识提供了牢固的学习基础。通过这种多层次的课程设计,可以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并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虽然“空间想象”是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核心素养,但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有各种不同,因此教师应注意将课程内容融入课程设计。例如,如果是一个复杂的平面图,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他们学到的图表进行比较和研究;如果课程中有更多的内部特征,要让学生根据他们目前正在学习的图表的基本特征学习新知识。因此,通过理解图形来培养基本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脑海中创造印象和知识结构的习惯,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4.结束语
在小学,开设数学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增加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结合实践经验,激发想象力,设计实践活动,实施各种有效措施。这确保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抽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学习质量,取得有意义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钧.培养空间想象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64-64.
[2]傅培根.于空间中想象于空间中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9(5):1.
[3]冯阿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意识的路径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14):18-20.
[4]曾海鸿.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核心素养[J].发展,2020.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1.前言
在小学几何教学中,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鼓励学生从基本数学技能的角度运用想象力和抽象思维来创造空间意识。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平面感知和空间思维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了更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理念,小学数学几何的教学理念必须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结合,合理组织内容和教学方法,全面提高基本数学技能以及核心素养。
2.新课标下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
分析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重点是培养每个标准中的核心素养,最终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技能。提高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学生必须在所有真实物体和空间几何形状之间建立心理关系,并在不同物体描述之间实现快速过渡。同时,可以在已知条件下创建和补充3D模型,并且可以通过分析已知形状来获得构成形状的所有基本形状及其相互关系。
此外,学生应该能够掌握不同图形之间的转换,并用描述性语言描述他们的转换情况。也就是说,空间的概念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表面内涵,即空间感,它迫使学生在脑海中快速构建物体的三维图像,并完成二维图像的立体处理。二是现实物体的几何化。在数学中,使用的模型或形式不是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那些,而是数学的,即通过长期积累,真实物体的属性被总结、概括并以高度代表性的图形呈现。
第三种是空间几何的二维表示和基本元素的空间结构关系,由二维图形表示。这是属于纯几何范畴的空间概念元素的最高层次。从上述讨论中可以得出结论,空间的概念只不过是人类对真实物体的形状、大小和方向的想象。因此,本文将数学空间的概念视为学生理解和可视化形状、位置和运动的能力,可以快速准确地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3.基于核心素养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对策
3.1明确教育目标
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来看,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应强调核心素养的内涵,实现抽象化和具体化;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应根据课程内容的图形和几何结构确定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并明确每节课的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理解不同的图形,并使用比较和识别等方法理解不同的图像特征。通过比较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体验,在不同的图形对象和日常生活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欣赏数学无处不在的魅力。例如,在认知平行四边形课上,教师必须解释教学目标,并将其与基本数学技能的概念相结合,以便学生能够在可理解的条件下观察到平行四边形的性质。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了解矩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学习如何表示它们。通过制定合理教学目标,学生学会更多的知识。
3.2适当使用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创新和发展有助于教育改革,已成为现代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为了在现代教育中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充分拓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深入学习知识点,提高教学效率。例如,“如何了解角”,教师可以播放多媒体图像或视频来展示不同类型的角,如五角星角、书本角,这些角经常出现在日常生活中。
另外,教师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显示空间视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发现不同的角,并使用动态多媒体显示功能显示不同条件下的角的变化,例如在分钟指针移动时改变角的大小,在纸盒拉伸时改变角。通过这种方式,教学从静态转向动态,解释角的变化的过程并在空间中表达出来,鼓励学生创造对空间的初步印象,将课程视角与生活视角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学习成果。在组织学生学习时,强调多媒体技术的帮助,教师可以使用动态3D视图显示角点,让学生更有效地学习角,鼓励学生在立体空间中感知角,创造良好的三维空间以增加学生的理解。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三维空间的优势引导学生分析角的属性,扩展他们对角的知识体系,激发他们探索的意愿,增加教学活动的吸引力。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学生可以逐步培养动态思维、空间思维等,从而实现培养学生空间思维的教学目标。
3.3重视相同核心能力的分层教学
在学生学习中,核心素养的发展构成了一种独特的阶梯模式。这种阶梯式结构确保学生能够在不同层次的学习之间实现自然过渡和逐步深化。以“图形认知”为例,它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随着他们水平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和扩展。在小学教育阶段,如一年级学生的“图形感知”主要集中在直观和基本的几何形状上,如圆形、三角形、(下转第90页)
(上接第91页)正方形、矩形等。在这个阶段,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识别和简单的计算来初步理解这些形状。这些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意识和最基础的几何直觉。
在二年级,学生开始有机会进入一个新的水平。在这个阶段,学生开始发展更复杂的几何概念,如线、角、锐角、直角、钝角等。同时,学生也开始创建更复杂的二维和三维形状,如梯形、以及扇形等。这一内容的学习不仅加深了对几何形状的理解,也为进一步学习高级几何知识提供了牢固的学习基础。通过这种多层次的课程设计,可以确保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在每个阶段学习的内容,并为未来的学习做好准备。另外,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
虽然“空间想象”是学生在每个阶段的核心素养,但教学内容以及目标有各种不同,因此教师应注意将课程内容融入课程设计。例如,如果是一个复杂的平面图,学生应该能够根据他们学到的图表进行比较和研究;如果课程中有更多的内部特征,要让学生根据他们目前正在学习的图表的基本特征学习新知识。因此,通过理解图形来培养基本技能可以帮助学生养成在脑海中创造印象和知识结构的习惯,以便他们将来更好地理解更多的图形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己的技能。
4.结束语
在小学,开设数学课程的目标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增加学生对空间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发展学生的空间思维,结合实践经验,激发想象力,设计实践活动,实施各种有效措施。这确保了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复杂的抽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技能和学习质量,取得有意义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周钧.培养空间想象力,提升数学核心素养[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0):64-64.
[2]傅培根.于空间中想象于空间中提升——小学生数学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探究[J].中华少年,2019(5):1.
[3]冯阿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意识的路径探究[J].教育信息化论坛,2022,6(14):18-20.
[4]曾海鸿.培养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核心素养[J].发展,2020.
- 【发布时间】2024/9/12 17:12:36
- 【点击频次】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