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实践研究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这种融合不仅是语言教学的一个方面,更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与国际交流的重要桥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不仅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创新,更是深远的文化传承,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中华文化深厚底蕴和独特价值观的理解,培养其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为此,笔者基于行动研究,总结实践经验,深入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操作路径。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特点。它包括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如思想哲学、文化艺术、礼仪制度、医药养生、农耕技术、建筑工艺等。在思想哲学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人伦道德、孝亲敬老、礼义廉耻等价值观念。这些思想理念深深影响了中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智慧和创造力,是中国文化的根基和精神家园。在当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增强民族自信心,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对初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了分析,包括教材选择、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通过研究,文章提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对策
(一)挖掘教材传统文化内容,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教学
教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基础,是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初中英语教材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文学、历史、习俗等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能动性,对教材进行深入地解读和剖析,深入挖掘其中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在英语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价值,与语言学习相结合,这不仅是英语教师的育人使命,也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和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通过开展中西方文化对比教学活动,教师可以加深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并引导学生通过语言学习更好地理解文化内涵,提升其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能力。例如,通过对英语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中西文化在叙事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文化对语言的影响。加强中西文化对比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习惯用语、礼仪规范等,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文化差异。在教学中,让学生在运用语言的同时,深刻体验文化背后的不同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适应力。
(二)注重情感认同,推动节日文化的渗透
初中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辨析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节日文化是一项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策略。教师可以借助与月份、节日、生日等相关的话题,引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向学生传授传统节日的文化背景和故事,激发学生对本国文化的兴趣和自豪感。此外,当教材涉及西方节日时,教师也可以巧妙地引入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通过中西节日文化的比较,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两种文化的异同之处。这种教育方式有助于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跨文化认知水平,培养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感。因此,渗透传统节日文化在英语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通过学习与情感的融合,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语言,提高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优化中华传统文化情境导入,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
初中英语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中华传统文化时,可以通过导入情境的方式来进行,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信心,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总结生活中的语言文化现象。因此,初中英语教师应根据英语教材的单元内容和教学要求,组织学生自主预习,收集生活中蕴藏的文化背景,并鼓励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生活应用英语单词和相关语法知识来解释这些文化现象,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使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此外,教师可以收集相关历史问题,利用多媒体设备创建趣味、高效的英语课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认同中华传统文化。
(四)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互联网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课堂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和资源。考虑到初中学生思维活跃但自制力相对较弱的特点,教师若仅将单一的中华传统文化内容引入英语课堂,不仅会使课堂显得单调乏味,而且会导致传统文化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和浅显的层面。此外,单一的教材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多样化需求,容易使学生在课堂上分心、感到疲惫。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搜索或使用在线图书馆,积极收集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关的文章、视频、音频等资源,认真筛选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素材,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以丰富课堂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五)注重设计课后作业,内化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并不是靠一个教学环节就能实现的,应该融入课后环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作业的设计,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到作业设计中,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融合。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应该围绕初中英语的教学目标,既要设计出能达成语言目标任务,又能让学生在实践和学习过程中感受中华文化源远流长魅力的必做作业,还应考虑学生身心发展情况,设计出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分层作业,同时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进行反馈,灵动调整优化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双重提升。比如,在学习了中国传统节日之后,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作业:查找更多关于英语版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并用英语向自己的家人、同学、老师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传统节日,从而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
(六)考查学生的理解应用水平,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评价体系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英语教学融合的过程中,设计一个多元且全面的评价体系至关重要。这一评价体系应综合考虑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及其在实践中的理解应用。以“中国传统文化节”活动为例,教师可着重评价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深度。这不仅包括学生对文化知识的掌握,如对中国历史、传统艺术、节日习俗的了解,还涉及学生对这些文化元素背后深层次意义的理解。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口头提问、书面测试或项目报告的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
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初中英语教学,是一项既持久又具挑战性的工作。通过加强教材建设、提升教师素养、开展实践活动等多种方式,我们可以有效地将传统文化与英语教学相结合,为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青少年奠定坚实基础。同时,我们也应意识到,融入传统文化不仅是教育的需要,更是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庆国.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的科学举措[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2):91-93.
[2]廖小春.中国传统文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传承策略探析[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3(11):97-99.
[3]郭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英语教学的策略探析[J].英语教师,2022,22(2):87-89.
- 【发布时间】2024/10/12 10:18:17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