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文化自信

 

【作者】 邓 燕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中滩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教育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对于小学生而言其思想意识正处在培养、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文化自信的培养尤为关键。2022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明确将“文化自信”排在了其他素养(“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培养的首位,凸显了其在语文教育中的重要性。本文结合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以期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文化自信;培养
  文化自信属于意识形态,新课标要求在立德树人中促进学习者认同中华文化,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中的学习与实践中能树立起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的坚定信心。语文教学的实施就是要扛起学生文化自信培养重任,就是要让学生在持久地接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材料的实践过程中产生积极情感并充分发挥继承、弘扬、传播中华文化(包括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的主体能动作用,在达成目标上不仅要达到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的培养目标还要使其具备较好的文化底蕴沉淀。小学语文课堂作为小学生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不可为了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达成而忽视,教师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价值和自身的主导引领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一、新课标下文化自信的培养要求
  新课标(2022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教学实施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达成上应做到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的三者合一,要求通过教与学的过程实施让学生感知、理解、积累、内化真实的语用情境中的文化浸染、熏陶和培育。文化自信虽是软实力,但作为核心素养之首的它关乎学生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培养,是民族精神的基石。新课标在“文化自信”素养培养中明确要求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通过继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学习与实践应达到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和较强的文化底蕴的教学目标。
  二、语文教学中学生文化自信培养的实施策略
  文化自信培养是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沉淀积累,其过程慢、效果不太明显。作为一线教师要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凸显这一目标的落实。故而在实施策略上就要做到多样而针对。
  (一)构建文化主题单元,整合教学资源
  以大概念思维构造文化主题单元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有效策略之一。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相同、相近、相关的文化元素组织为教学单元,形成一个以某一文化主题为核心的教学体系。例如,可以构建以“传统节日”为主题的教学单元,将教材中涉及传统节日的课文和课外阅读材料整合起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系统学习中深入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
  (二)以主问题话语导引文化学习过程
  主问题话语在如今新课改中得到了倡导,落实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主问题话语创设问题情境,在诱发思考中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文化问题。例如,在讲解古诗词时,可以提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这首诗中的意象有哪些文化内涵?”等问题,引导学生从文化角度去分析和解读文本。通过主问题话语的导引学生能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文化学习过程中去,从而在他们体验学习成功愉悦的同时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形成认同感。
  (三)以真情境形态展开文化实践活动
  让学生进行文化实践乃是培养他们文化自信的有效抓手之一。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文化实践活动来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例如,可以组织诗歌朗诵比赛、经典文学作品读书会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举办“唐装汉服”体验展、传统经典创意设计比赛等活动来增强学生的文化参与感和体验感;还可以利用恰当的时机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革命陈列馆、纪念馆等文化场所来让学生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历史变迁。
  三、文化自信培养的意义与展望
  (一)培养文化自信的意义
  文化自信的培养是新课标下语文教育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其不仅对个人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特别是软实力提升也至关重要。培养小学生的文化自信能够使他们在未来成为合格的先进文化引领者,肩负起强国兴家的重任。同时,文化自信的培养带来的促进作用还能够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国家软实力以及国际竞争力。在当前多元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更是抵御不良思潮侵袭、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重要举措。
  (二)展望与建议
  未来,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和教育科研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家校合作和社会支持力度,共同携手营造良好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文化浓郁的教育环境茁壮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实现培养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的目标。
  四、结论
  文化自信是新时代教育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对小学生而言更是至关重要。通过深入挖掘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创新教学方法和拓展课外阅读等途径我们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师资培训、深化教学改革和加强家校合作等多方面的努力来共同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持续的教育培养一定能够让更多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走出校门,让他们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的过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我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亮,语文课程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J].江苏教育,2023年。
  [2]李敏,在语文教育中增进学生的文化自信[J].小学语文,2022年。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01:48
  • 【点击频次】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