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让每颗“种子”茁壮成长

 

【作者】 周 鹏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试析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如何落实“生活化”理念

  摘 要:在农村数学教学中由于教学资源、师资和办学条件的限制,学生的数学水平参差不齐,所以数学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的素材并精心设计与实施。而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由于受到传统教学理念和方式的影响还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生活化”理念逐渐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和应用,在农村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资源对学生进行生活化教学。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生活化;落实
  在农村数学教学中由于受到传统教学观念和实施方式的影响束缚,许多教师教法单一,致使学生在学习中没有发挥出自我主体性,而且学习求知欲低,导致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整体效果令人不满意,所以在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是摆在农村数学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师要充分发挥创造才能,利用生活资源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意识,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并充分认识到生活化理念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为农村小学数学优教提供有效的参考。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小学数学课堂上的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的实施方法,这种方法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具象化,能让学生发现数学源于生活,并体验其乐趣。通过生活化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实际意义还能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生活化教学还能够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等多项关键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夯基[1]。简而言之,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能够让数学学习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有助于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理解、建构数学“四基”。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方法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
  数学是一门抽象性的学科,学生在学习时需要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而在农村数学教学中由于教材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相差有距离,所以学生学习数学时会觉得比较枯燥。而在农村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将枯燥的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关联起来实施以便于为学生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例如在《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农民伯伯种植庄稼时,经常会谈论到农作物的产量吗?比如说,今年小麦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10%,这意味着什么呢?”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如果我们去年小麦的产量是1000公斤,那么今年增加了10%,就是增加了100公斤,今年的产量就是1100公斤。”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计算练习,比如:“如果今年小麦的产量是1100公斤,那么今年的产量比去年增加了多少百分比呢?”通过这样的例子,学生不仅能够理解百分数表示的是一种比例关系,还能学会如何将百分数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比如计算农作物的增减情况,从而加深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鼓励学生运用生活中的数学知识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由于受教学资源和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充分利用农村生活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教学,而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鼓励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并对学生进行有效地引导,从而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农村生活中的素材对学生进行相关的数学知识教育。例如在《扇形统计图》这一课中,教师可以这样引入:“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当我们在电视上看天气预报时,气象专家会用一种特殊的图表来展示不同天气类型的比例?这种图表就是扇形统计图。”然后,教师可以进一步解释:“比如说,气象专家想要告诉我们,这个月有30天,其中有10天是晴天,15天是阴天,剩下的5天是雨天。他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个月的天气情况。”接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现在,我们来做一个类似的活动。假设我们学校的图书馆有100本书,其中30本是科普书籍,40本是文学作品,剩下的30本是历史书籍。我们可以用扇形统计图来表示这些书籍的分布情况。”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绘制扇形统计图,并解释每个扇形的角度和面积代表什么意义。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还能学会如何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图书馆书籍的分类统计。
  (三)布置生活化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为了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将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布置生活化作业[3]。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引入到教学中来,让学生通过生活经验来学习数学知识。比如在《圆柱》一课,教师可以布置一些生活化的作业,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圆柱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这样布置作业:“同学们,回家后,请你们找一个圆柱形的物体,比如一个罐头盒、一个水杯或者一个饼干盒。然后测量这个物体的高和底面直径,并计算出它的体积。”接着,教师可以继续指导:“在测量时,你们可以使用尺子来量取直径,然后用计算器计算体积。记得,圆柱的体积公式是底面积乘以高,底面积是圆的面积,可以用π乘以半径的平方来计算。”最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完成测量和计算后,你们可以尝试用这些圆柱形物体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比如看看它们能装多少水,或者比较不同圆柱形物体的体积大小。”
   通过这样的作业,学生不仅能够将课堂上学到的圆柱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还能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圆柱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同时,这样的作业也能够激发探索兴趣,让他们在动手实践中学数学,提高他们实践能力。
   结束语:总的来说,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落实“生活化”理念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教学资源来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大林,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对策[J].学周刊,2022,17(17):44-46.
  [2]刘倩,探析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途径和策略[J].学周刊,2022,1(1):118-119.
  [3]杜贝贝,关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J].新课程,2022(38):63-65.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05:25
  • 【点击频次】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