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学习融合的策略研究

 

【作者】 田洪萍

【机构】 四川省宜宾市洗马池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中倡导为学生减轻负担,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落实好课堂效率和质量打造。语文学科在小学生学习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构成了学生长期语文及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有助于学生素养提升。优质的语文教学高效融合课内外学习资源,倡导课内外一体化,实现课内外教学的相互补充,相互促进,重在提升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语文综合素质。本文立足时代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内外教学仍存在的不足,从阅读写作、难点重点及运用实践等方面,阐述如何实现小学语文课内外学习融合,提高教学质量,达到减负增效。
  关键词:减负增效;小学语文;课内外学习
  “双减”政策和素质教育背后理念一致,旨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学习质量,实现综合发展。小学语文学习是学生语言学习的奠基阶段,重点在让学生掌握语文知识、能力,培养语文学习兴趣,养成学习习惯方法和终身发展所需的品格能力。因为语文学科内容丰富庞杂,要想学好语文,课内外融合教学是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它重点在于将课外活动纳入整个学习环节,通过课外活动与课内课堂教学的相互衔接与结合,发挥课外学习对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及巩固和强化的作用,使得学生具有更多的机会、时间参与学习,养成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当前小学课内外语文教学存在方法缺乏、融合不彻底的问题,改进课内外教学方式已是大势所趋。后文将继续就教师该如何实现好课内外融合教学,提高语文学习质量,帮助学生减负继续深入思考和讨论验证。
  一、在拓展阅读中融合课内外学习理念
  低年级小学语文教材里课文阅读内容较少,通过有限的课文阅读很难真正培养出低年级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如果学生过分依赖课本内容的阅读资源,难以实现学生的阅读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拓展课外的阅读,扩宽阅读范围,接触到更多的阅读材料以完成阅读积累。为保证学生具有课内外阅读的能力,一方面语文教师要提高课内阅读教学的实效,因为学生日常所用的课内阅读教材内容设计编排上有明显的指向性,是多个专家学者的智慧结晶、科学成果,教师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放手学生阅读,当学生出现阅读困惑时,让学生自主摸索或是于小组内讨论,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去寻找答案,教师则负责阅读过程的指导引导,适时点拨学生思考的过程,并做好阅读技巧的汇整总结,帮助学生建立系统阅读体系。
  另一方面,在课内阅读素养能力养成的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进行课后阅读,培养自身阅读兴趣个性。一来教师可以按照教材单元来选定主题阅读文章,按照教学单元来选定群文阅读内容,避免学生的阅读选择焦虑。这样的群文阅读内容可以与教材相互补充,有效避免对学生造成过重的学习负担;二来可以让学生自主筛选阅读文章,教师不划定范围,尽可能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行感受阅读的快乐,也能以此保证阅读内容符合学生的喜好,符合学生认知发展的差异化需求[1]。例如语文部编版的三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单元内有《那一定会很好》《在牛肚子里旅行》等文章,分析发现它们明显具有童话色彩,那么教师便可以鼓励学生课外开展童话故事类型的群文阅读,像《小壁虎借尾巴》《渔夫和金鱼的故事》都是童话故事,这样可以拓展学生阅读范围,帮助学生发挥想象力。教师若是让学生将看过的童话故事在班级内复述分享,也能帮助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提升学生群文阅读的成就感。
  二、在写作创新中融合课内外学习方法
  小学三年级还处于起步作文阶段,三年级以前学生是看图说话,认知还停留在绘本、拼音读物层面,直到三年级学生才初步接触篇章构建和作文写作,此时让他们写的作文,很容易看出学生语言组织能力不足,作文口语化且缺乏韵味。实际上生活中不乏写作素材,无论是普通校园的一角、或是感动人心的一瞬,这些都是可以构成写作的内容素材,学生没留心观察或是用心感受,很难主动发现生活的美,很难出色地完成写作任务。如何让学生写出的内容变得鲜活有生动,让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和情感。这首先就要求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走向课外生活,产生对生活的感受,多观察多记录,挖掘出生活写作素材,将笔触延伸到现实生活场景,表达最真实最感人的案例故事[2]。在学生实在观察发现不了的时候,教师可以提供一些现成的课外写作素材,让学生在提供的写作素材中找到写作方法,刺激写作灵感的产生。
  课外生活写作素材积累后便是付诸实践成文的过程,教师便要在课内帮助学生打好写作的基本功,要告诉学生的写作方法,一步步引导学生确定主题、选定角度、谋划大纲,再到撰写成文,并且要灵活地运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增加文章的亮点。写作的初始是仿写,教师要鼓励学生仿照给定的教材文章写作,增加学生写作的训练强度和频率,训练学生的习作能力。并在课上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总结,思考自身的不足,以反思促改进,提高写作水平。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主题写作内容为例,这是关于人物描写介绍的写作,重在引导学生观察人物的外貌、性格和兴趣爱好,并用语言描述出人物特点,传达自己对人物的情感。教师在课堂上重点给大家讲述人物描写的方法,如圆圆的眼睛,还可以用“智多星”“乐天派”“故事大王”等个性词语。课外再让学生细心观察,找准人物个性特点,自然在写作时也能更传神。通过这样课内外写作学习方式带动学生的写作参与,能够刺激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更想去创作,更敢于创作。
  三、在综合难点中融合课内外学习思想
  小学三年级语文较之前语文学习难度有明显的提升,尤其是知识点的理解学习,许多学生觉得语文知识体系庞大,词汇、短句、诗词内涵高度浓缩,让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所以教师应该破除学生的语文畏惧想法,有效结合课内外学习方式,借助融合教学,让学生利用好网络资源,掌握更多有关语文知识理解的资料,扩展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3]。同时课内外学习一体化这一思想具备着的良好的应用价值,即突破教学重难点,拓展教学宽度。在课上,教师要发挥出45分钟有限课堂时间的最大效用,尽可能丰富课堂教学形式,尽量避免教形式化和无效的教学劳动,拓宽学生的参与面,精心设计好教学环节,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尽力在过程中将内涵深刻的言语一一拆解为学生可直接感知的内容,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保证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让学生有机会讨论和探究重难点,能在规定的学习时间有收获、有突破、有提升。
  在课外,老师要关心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学生出现理解困难时为学生推荐辅导材料,让学生学会利用课外学习资料,及时针对课堂学习不足补缺补漏。一些作者、背景等资料的收集,加上与课文相关的文字、声像资料,乃至是搜集来的同系列书籍、文章,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补充材料,是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拓宽新视野的有效手段。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纸的发明》为例,教师在课内可以带着学生分析总结纸的发明过程,从祖先的刻龟甲、刻竹木片、到帛书写字,直到后期蔡伦改进造纸术,让学生明白随着时代的发展,造纸术不断进步,得以传承。然而实际上纸的发明值得探究的内容很多,教材有限内容难以将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教师若让学生查询课外资料,可以让学生将纸的发明过程精确到西汉、东汉各时代,也能更好地更好地理解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的优点,明白传承背后的原因。这样借助课内外学习的过程,有效的突破课文学习的重难点,也能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四、在实践运用中融合课内外多元渠道
  语文学习的目标在于运用,让学生养成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文素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设计知识训练,让学生有机会及时对所学内容进行巩固。“听说读写思”是语文学科传统意义上训练方式,教师要打破惯性思维束缚,转变生字词认读、文章大意理解等单一的作业训练模式,让学生有更多锻炼语文能力的可能[5]。另外除了这种课内训练实践方式,教师要对接生活展开学科训练,让学生置身于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回归生活,在生活中实践,既是学生更立体、动态、多维度的学习体验方式,有效提升课堂外学习效率,也实现了语文学习价值的回归,实现从接收书本知识向创造应用知识的伟大跨越,于学生的言语运用能力和学科认知能力大有益处[4]。如果是结合时兴的创意型动手实践类的锻炼,如制作调研报告和手绘作业,还能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给予学生创造空间,让学生借助于自主学习、课堂学习的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强化实际应用能力的养成,这也会超越普通的实践训练任务带来的体验感,可以说是新奇的学习体验,是不可多得的丰富的学习机会。
  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的《海底世界》课文学习为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布置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及理解重点段意的任务,也可以是选定文章里描写的海底世界中的某一生物进行再创作。在课外为了帮助学生建立更加完整的海底世界认知,可以要求家长带学生实地参观海洋世界场馆,按照“我最感兴趣的海底世界生物”为主题,让学生利用视频拍摄或画画展示等形式来完成实践作业。这种课后作业的布置,既带动了家长的参与,也实现了学生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到图画音视频的转化,锻炼了学生多重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参与度。
  综上所述,课内外融合是小学语文的重要学习方式,有助于学生打开学习思路,使得学生具有更多的机会、时间参与学习,养成语文综合素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更新教学理念,坚持减负提质增效的教学目标,在语文教学各个环节如阅读写作、难点突破、实践运用方面贯彻课内外学习融合理念,通过课外活动与课内课堂教学的相互衔接与结合,发挥课外学习对课内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及巩固和强化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和学科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余佛金.扬起课内外阅读的风帆——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的有效衔接与整合[J].华夏教师,2020(12):94-95.
  [2]孙大勇.语文课内外结合的教学途径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8(04):55-56.
  [3]钟卫贞.网络环境下小学语文课内外生成性教学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9,5(21):146-147.
  [4]王生菊.略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4):135-136.
  [5]米瑛.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教学及其作业处理[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8(08):141-142.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05:58
  • 【点击频次】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