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学前语言教育活动化的有效实施

 

【作者】 袁 媛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万善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学前语言教育活动的精心设计与科学组织实施在幼儿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关系到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形成还对其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农村学前教育中班的实际情况以及教师对此研究的收获,从语言教育活动化实施的积极意义、理论基础以及有效策略三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语言教育;活动化;有效实施
  语言教育是学前教育中一门开启幼儿语言世界、培养思维品质的重要课程。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创新语言教育的实施方法、路径尤为关键,它不仅关乎幼儿的基本沟通能力还对其未来的学习和人际交往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农村学前教育资源相对有限,如何有效实施语言教育活动成为开启幼儿语言心智、提升农村幼儿教育质量的重要课题。在这几年教与研的过程中我加大了学前语言教育活动化有效实施的研究,获得了这样一些收获。
  一、语言教育活动化实施的积极意义
  (一)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语言教育活动化的实施,有助于营造愉悦氛围,满足幼儿“乐活动”的需求,这样的实施不仅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了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互动实践的亲历,幼儿能够在模拟真实情境中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和建构语言,增强自信心和社交能力。
  (二)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传统的语言教学往往侧重于语句的模仿和个别词汇的改换,而忽视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语言教育活动化通过游戏、表演、交际情境运用等形式,使学习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激发了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增强了他们积极学的主体性,同时也提高了学习效果。
  (三)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
  语言教育活动化的实施有助于快速实现培养幼儿良好语言习惯的预期,如礼貌用语、清晰表达等。这些习惯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用,还将伴随幼儿一生,并对其未来的学习和成人后的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二、语言教育活动化实施的理论基础
  (一)后天环境论
  后天环境论强调环境在语言习得中的重要作用。根据这一理论,我们自信可以坚信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与所经历的环境的互动中逐渐形成并发展实现的。因此,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并提供多样化的语言刺激,就成为我们促进其语言发展和教学目标实现的首选路径。
  (二)相互作用论
  相互作用论认为,个体语言习得是先天语言潜能与所经历的环境相互作用的“变现”。幼儿具有先天的语言潜能,但需要通过与环境的互动来激活和发展。语言教育活动化通过设计贴近幼儿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和情境,促进了幼儿先天语言能力与后天环境的有机结合。
  (三)模仿说与强化说
  模仿说和强化说也是语言习得理论的重要依据。模仿说认为,幼儿通过模仿成人和同伴的语言来学习;强化说则强调正面反馈在语言形成与建构中的重要促进作用。语言教育活动化通过角色扮演、故事讲述等方式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模仿机会,并通过教师的积极反馈和鼓励强化了幼儿的语言学习行为。
  三、语言教育活动化实施的有效策略
  (一)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农村学前教育虽然资源有限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有条件,为幼儿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例如,设置“字宝宝乐园”、“小小气象台”等活动区,提供丰富的图书和故事书,让幼儿在自然、真实的环境中接触和理解语言。同时,可利用教室中的多媒体教学工具播放适合幼儿观看的节目和动画,提高幼儿的语言理解能力。
  (二)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
  游戏化教学方法是语言教育活动化实施的首要考虑。过程中可通过角色扮演、语言游戏、唱儿歌等形式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设计“猜一猜”游戏,让幼儿通过观察物品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这样的教法实施就有利于提高他们语言组织和应用技能。此外,还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跳舞等课外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肢体协调性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教学
  幼儿语言发展存在差异是不争的现实。教师应关注每个孩子的语言发展水平并根据他们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支持和引导。例如,对于语言发展较慢的幼儿要放慢培养步伐,教师在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的同时还要提供更多的语言练习机会;对于语言发展较快的幼儿,教师可以在层层诱导中加深难度,设计更具挑战性的语言活动,以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四)鼓励幼儿主动表达与分享
  在活动化的结课阶段教师应鼓励幼儿主动与他人交流,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通过频繁的聊天、对话和诱导激发幼儿的表达欲望和自信心。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用与幼儿讨论天气、食物等话题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和讲故事活动中鼓励幼儿复述故事情节或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加强家园合作与共育
  家庭是最重要的后天环境,亦是语言能力发展的有效推手之一,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于幼儿语言发展和园内语言教育活动化的实施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保持沟通,分享教学策略和建议;提供家庭学习资源如图书、游戏和互动软件等帮助家长更好地辅导和支持孩子的语言学习。同时,鼓励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讨论话题等,营造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
  综上所述,学前语言教育活动化的有效实施对于促进农村学前教育中班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采用游戏化教学方法、注重个体差异与个性化教学、鼓励幼儿主动表达与分享以及加强家园合作与共育等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促进其全面发展。教育工作者应不断探索和实践适合农村学前教育中班幼儿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为幼儿提供优质语言学习体验的同时不断发展他们的心智。
  参考文献:
  [1]厉建宏,浅谈幼儿园语言教学活动的有效实施[J].新智慧,2021年。
  [2]王朝霞,提高幼儿园语言领域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2014年。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08:18
  • 【点击频次】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