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小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童心就像一张白纸,有待于我们去描绘,童心又像羽翼未丰的小鸟,有待我们去哺育。因为教师与小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关键词:信心激趣;爱心鼓励;用心启迪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发挥所授的科目优势,把德育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教育中,使小学生在上音乐课时候,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时候,在学习掌握音乐技能的时候,受到道德的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实例谈几点:
一、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一个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小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感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们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小学生,使小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我们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小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受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二、精心备课,挖掘课本上的德育元素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就好比士兵打仗用的武器,士兵必须熟悉它,了解它,懂得如何自如的用它,才能打胜仗。所以,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要先揣摩教材中的各项知识点,领会教材的思想精髓,找到德育的最佳切入点,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德育元素有时并不像思想品德课本中的那样明显,它常常是深层的、内在的、个别还是隐藏的。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内容表面,而是要对教材做细致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元素。甚至有些是通过让小学生亲自感受音乐之后,才能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我也骑马巡逻去》一课教学时,小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于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叔叔的热爱。
三、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我们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结合教材讲音乐家的故事,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小音符找朋友”“卖菜”“都睡着了”等游戏,不仅使小朋友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氛围,而且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他们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其中的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舞表演,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多媒体实施德育的切入点。学生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立足于教育,结合实际,使得德育教育和谐、自然的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而不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与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脱节,使得音乐的教学显得可有可无。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直观的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展现出来,例如幻灯片与视频的播放,其所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书本中抽象语言的描绘,并能够身历其境地去感受音乐之美。而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的播放,不仅迎合小学生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带给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形象,从而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语道: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我们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别,充分发挥教学引导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让他们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将来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
关键词:信心激趣;爱心鼓励;用心启迪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教育。常言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是贯穿一生的形成教育,这一过程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如何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发挥所授的科目优势,把德育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教育中,使小学生在上音乐课时候,在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时候,在学习掌握音乐技能的时候,受到道德的教育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实例谈几点:
一、寓德育于教师的自身形象之中
一个献身于小学教育事业的教师应当具有远大的理想、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认真的态度,这将会对小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假如教师不爱自己的事业,对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民族缺乏感情,对追求真善美没有热忱,他就不可能从教材中挖掘深刻的内涵,也不可能按《大纲》的要求把德育渗透到教学中去。我们整洁大方的衣着,自然端庄的教态,形象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的歌唱,优美动听的琴声,准确娴熟的指挥、工整认真的板书都会时刻影响着小学生,使小学生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特别是我们的师爱品质,道德行为对小学生一生都可能发生着影响,因此,教师必须从自我做起,平时严格受求自己,抓好个人师德修养,为人师表。
二、精心备课,挖掘课本上的德育元素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载体,就好比士兵打仗用的武器,士兵必须熟悉它,了解它,懂得如何自如的用它,才能打胜仗。所以,在进行教学之前,我们要先揣摩教材中的各项知识点,领会教材的思想精髓,找到德育的最佳切入点,再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课本中的德育元素有时并不像思想品德课本中的那样明显,它常常是深层的、内在的、个别还是隐藏的。这就要求教师不应该只停留在课本内容表面,而是要对教材做细致分析,挖掘出其中的德育元素。甚至有些是通过让小学生亲自感受音乐之后,才能进行德育渗透。例如在《我也骑马巡逻去》一课教学时,小学生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去过大草原吗?你们骑过马吗?谁说说骑马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骑过马的同学纷纷举手回答,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大草原旅行!”于是我扮导游,小朋友扮游客、当小骑兵,在教室里扬起马鞭骑着“大马”,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同学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对于保卫祖国的解放军叔叔的热爱。
三、寓德育于各种教学手段之中
我们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紧紧抓住旋律、节奏、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联系实际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使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结合教材讲音乐家的故事,在学生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小音符找朋友”“卖菜”“都睡着了”等游戏,不仅使小朋友们感受到愉快的音乐氛围,而且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表演,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他们通过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其中的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还可以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小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它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坚毅的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结合教材做律动、歌舞表演,这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理想,如把各民族音乐用这个民族典型的舞蹈动作来表现,加深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我们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教学,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准多媒体实施德育的切入点。学生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立足于教育,结合实际,使得德育教育和谐、自然的与教学活动相融合,而不是为了德育而德育,与音乐教学的具体内容脱节,使得音乐的教学显得可有可无。利用多媒体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教学的内容,而且可以直观的将德育教育的切入点展现出来,例如幻灯片与视频的播放,其所带给学生的视觉冲击力要远远大于书本中抽象语言的描绘,并能够身历其境地去感受音乐之美。而且利用多媒体进行动画的播放,不仅迎合小学生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而且带给学生的感受更加直接、形象,从而可以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古语道:人者,德为先,未学文而先学文德,未学武而先重武德。我们只有把握小孩子的生理心理特别,充分发挥教学引导功能。在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具备文明生活的基本素养,让他们朝着社会需要的方向发展,将来成为有用于社会的人。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3:53
- 【点击频次】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