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合作探究法在“概览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张 雪

【机构】 四川省武胜龙女湖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合作探究法在初中美术“概览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结合初中美术八、九年级人美版教材教学与《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的“学业要求”,从合作探究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新课标对学习任务“概览中外美术史”的学业要求、合作探究法在“概览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合作探究法;初中美术;“概览中外美术史”教学;应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作为素质教育重要载体的初中美术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培养。新课标明确指出,艺术课程的教学实施应在体现课程性质、遵循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强化学生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等核心能力素养的培养提升,充分发挥课程育人价值。其中,“概览中外美术史”作为美术课程的重要组成并以“学习任务”的方式出现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其高质量的实施对于拓宽学生艺术视野、增强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尊重理解世界美术多样性都具有重要意义。合作探究法作为一种创新的实施之匙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合作交流,对于提升“概览中外美术史”的教学效果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一、合作探究法的理论基础和特点
  (一)理论基础
  合作探究法起源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其在实施过程中强调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和自觉内化意义的过程。该理论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体的自发行为,强调探索、发现和建构方式的自觉运用。合作探究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互动空间,使他们在共同解决问题的实践中深化理解、自觉建构和主动提升能力。
  (二)特点
  1.自主性:合作探究法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在发挥主体作用中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实施方式。
  2.合作性: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协作等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探究性:合作探究教学法的实施贵在让学生有充分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经历,能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4.实践性:合作探究法在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把课堂更多时间放到了后者,让学生在充分的探究中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二、新课标对学习任务“概览中外美术史”的学业要求
  新课标对学习任务“概览中外美术史”的教学实施提出了明确的学业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感知:学生能够识别并欣赏中外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理解其艺术价值和审美特征。
  2.文化理解:学生能够在了解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的基础上认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美术风格和特点,理解美术与文化的紧密联系。
  3.艺术表现:学生能够通过口头或书面方式表达对中外美术作品的理解和感受,运用美术语言进行分析和评价不同国家、不同流派的美术作品。
  4.创意实践:学生能结合现有美术所学知识进行美术表现、创作或设计活动,展现自己的创意和实践能力。
  三、合作探究法在“概览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课前准备
  1.明确教学目标:根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明确“概览中外美术史”的教学目标,包括上述四个方面的目标。
  2.分组与分工:在合作探究法实施前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确保组际成员间具有互补性。同时,明确各组成员的分工以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3.准备学习材料:提供丰富的中外美术史资料,包括图片、视频、文献等,为自主探究的有序展开提供必要支持。
  (二)探究过程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经典美术作品、讲述相关历史背景等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2.提出问题:在情境展开中教师根据探究主题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例如,“中国古代山水画与西方风景画在表现手法上有哪些异同”“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艺术理念如何影响了现代艺术的发展”等。
  3.合作探究: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协作,共同探究问题。教师可以适时提供指导和帮助以确保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探究过程中多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4.成果展示与分享:各小组展示探究成果,包括研究报告、PPT、美术作品等。通过搭建平台的展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和自评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
  (三)反思与评价
  1.自我反思:鼓励学生在“概览中外美术史”学习任务中反思自己的探究表现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2.同伴评价:通过同伴评价的方式,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合作探究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促进相互学习和进步。
  3.教师总结:在课堂小结时教师应对学生的探究方法、合作态度以及取得效果进行总结性评价,肯定学生的努力和成果,同时也要指出他们在方法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改进建议。此外,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等方面的表现,给予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四、结论与展望
  合作探究法在初中美术“概览中外美术史”教学中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和综合能力,达到新课标的“学业要求”。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合作探究和成果展示等环节的实施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知美、理解美、创造美,并深入理解中外美术史的发展脉络、文化内涵和相互间的差异。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入和数字技术的兴起合作探究法将在美术教学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当然,在这样背景下的教师也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和方法,灵活运用多种策略和手段,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对艺术教育的要求和挑战,才能高质量达到学业要求水平。
  参考文献:
  [1]郭晶,探究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14年。
  [2]马丽玥,探究性学习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广西教育,2010年。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5:18
  • 【点击频次】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