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小学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越来越受到关注。但由于小学数学教学中传统的理论教学观念根深蒂固,加上一些小学数学老师设计和组织综合实践活动的意识与能力有所欠缺,使得综合实践课浮于表面形式,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并没有实践活动的支撑,降低了学生学习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也差强人意。因此,详细分析问题的根源并加以解决,就变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是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感悟知识、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课程素养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时所设定的课时目标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主要体现在可行性和操作性上。在平时的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采取学生自行学习或者“蜻蜓点水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放弃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课堂上的学生仅仅只是凑了个“热闹”,并不清楚课程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并且也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不利的。
2.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定位不清。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在课前备课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力争在课堂上呈现实践活动课中完整的数学知识,生怕有一丝遗漏,但这只能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对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把实践活动课活生生的变成了数学知识的传授课程,轻视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能力方面的欠缺。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缺乏实践过程。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过程存在着一种现象,整个课堂活动中,老师都是按照课前设计好的环节进行,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根据幻灯片不断的进行提问,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踊跃,课堂气氛也是十分活跃,但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参与实质性地实践活动,学生也并没有参与体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
4.评价方式不合理。
《课标》明确指出:“对于综合实践的评价应关注活动的过程,应以评估为主。”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存在随意性,缺乏科学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二、解决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1.制定适合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开发后,实施者是一线教师,这就预示着教师应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将课程内容本身、实际实施情况、发展方向等因素考虑在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1],确保学生清楚了解课程目标和预期效果,从而提高课程的重视程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应聚焦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分扣子》这一课时,首先明确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引起学生热议:应按什么标准分一分,再根据学生观察及小组讨论,定下本组活动目标:按照形状或者扣眼个数进行分类,当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还可以继续分,进而形成下一阶段的目标,通过知识的迁移,最后学生体会到可以一直分到不能分为止,这样整体目标明确,每一步的分目标也明确的情况下,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结果才更有价值。
2.优化教学管理、拓展资源策略。
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方面,如果仅依靠老师单方面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得以实现。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应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实施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学校还应拓展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活动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保障。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应认真备课,挖透教材中包含的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课搭建有力的教学平台,也可以安置学生做到提前预习,利用家中的有限条件,先考虑做好一定的课前准备,积累课前经验。如在学习《一起做游戏》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家里可用的物品进行堆一堆,提前感受什么样的物体放在下面更稳固,感受哪个物体是最难堆的,根据在家堆高的体验中,及时调整堆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提供有效的课前活动经验。
3.合理分组,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分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实践活动的效率。教师最好将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四人,形成一个小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促进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发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采用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等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如进行《班级旧物市场》一节时,可以把全班分成小组,组内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协调进行,有负责吆喝的,有负责兑换的,有负责记账的等,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着实践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学生自然对实践活动课乐此不疲,与此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能力。
4.注重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是主要是为了评价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应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首先,教师应采用作品展示、成果汇报、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除了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评价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表现,采用自我评价及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如能找到数学问题,能积极发言,能听懂同伴的发言,能根据小组分工配合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等。其次,我们需要做到评价的内容应客观、全面,不能仅仅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本身,还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情况、在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的目标、重难点等,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和反馈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及改进之处,为以后的活动打下基础。最后,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肯定,对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与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综合实践这一领域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有形的门,为学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开辟了新天地,更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利阵地。在综合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发挥教育智慧,组织有效的学习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完善评价机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照文献:
[1]沈功勋: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路径探析[J].华夏老师,2018(01),65-66.
[2]袁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交流》,2019-08-12,43-44.
[3]宋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2019-08-25,24-25.
[4]王娜: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实践研究[J].2021-06-05,12-13.
关键词:小学数学;综合实践;问题;对策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是在快乐的实践活动中主动地感悟知识、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培养学生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最终达到提升学生数学综合课程素养的目的。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缺乏实际指导意义。
教学目标对综合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很多小学数学教师教学时所设定的课时目标与实际情况相脱节,主要体现在可行性和操作性上。在平时的综合实践课教学过程中,有的老师采取学生自行学习或者“蜻蜓点水式”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放弃了对学生的学习指导,课堂上的学生仅仅只是凑了个“热闹”,并不清楚课程的目标和预期成果,并且也忽视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对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是极其不利的。
2.对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定位不清。
在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的过程中,部分老师在课前备课上下了不少的功夫,力争在课堂上呈现实践活动课中完整的数学知识,生怕有一丝遗漏,但这只能说明教师在课堂上关注对学生数学理论知识的教学,但却忽视了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把实践活动课活生生的变成了数学知识的传授课程,轻视了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导致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发现和探索能力方面的欠缺。
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缺乏实践过程。
在当前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中缺乏一定的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过程存在着一种现象,整个课堂活动中,老师都是按照课前设计好的环节进行,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根据幻灯片不断的进行提问,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很踊跃,课堂气氛也是十分活跃,但在这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并没参与实质性地实践活动,学生也并没有参与体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活动过程。
4.评价方式不合理。
《课标》明确指出:“对于综合实践的评价应关注活动的过程,应以评估为主。”但在平时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对综合实践课的评价存在随意性,缺乏科学性,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
二、解决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问题的对策
1.制定适合教育发展的可行性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课程开发后,实施者是一线教师,这就预示着教师应在实际开展教学活动中,将课程内容本身、实际实施情况、发展方向等因素考虑在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1],确保学生清楚了解课程目标和预期效果,从而提高课程的重视程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目标应聚焦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课程的内容应该具有综合性、实践性、探究性等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如在教学《分扣子》这一课时,首先明确活动任务:按不同标准将扣子进行分类,引起学生热议:应按什么标准分一分,再根据学生观察及小组讨论,定下本组活动目标:按照形状或者扣眼个数进行分类,当心中有了明确的目标之后,在动手分一分的过程中,逐步发现还可以继续分,进而形成下一阶段的目标,通过知识的迁移,最后学生体会到可以一直分到不能分为止,这样整体目标明确,每一步的分目标也明确的情况下,学生从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结果才更有价值。
2.优化教学管理、拓展资源策略。
在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效果与质量方面,如果仅依靠老师单方面的力量肯定是不够的,需要学校、教师、学生的通力合作才能够得以实现。从学校角度来看,学校应优化教育教学管理,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课的开设、实施提供一定的制度保障。学校还应拓展实践活动课的教学资源,开发实践活动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提供有利保障。从教师方面来说,教师应认真备课,挖透教材中包含的内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课搭建有力的教学平台,也可以安置学生做到提前预习,利用家中的有限条件,先考虑做好一定的课前准备,积累课前经验。如在学习《一起做游戏》时,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家里可用的物品进行堆一堆,提前感受什么样的物体放在下面更稳固,感受哪个物体是最难堆的,根据在家堆高的体验中,及时调整堆的方法,为新课的学习提供有效的课前活动经验。
3.合理分组,强化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综合实践课的教学过程中,分组合作学习才能促进实践活动的效率。教师最好将学生分为一个小组四人,形成一个小团队,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数学,并能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进而学会分析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相应的指导,促进学生解决数学学习中发现的相关问题,通过引导学生采用量一量、摆一摆、画一画等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在实践探索中感受数学知识。如进行《班级旧物市场》一节时,可以把全班分成小组,组内进行分工,小组成员在活动中协调进行,有负责吆喝的,有负责兑换的,有负责记账的等,在这样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体验着实践活动学习带来的快乐,学生自然对实践活动课乐此不疲,与此同时还增强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能力。
4.注重评价方式,完善评价机制。
评价体系是主要是为了评价学生在整个实践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应注重过程性评价,在评价主体方面教师应改变单一的评价方式,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首先,教师应采用作品展示、成果汇报、小组讨论、口头表达等多种评价方式,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教师除了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评价之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个人表现,采用自我评价及生生互评的评价方式。在评价过程中,教师要针对综合实践活动的各个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如能找到数学问题,能积极发言,能听懂同伴的发言,能根据小组分工配合完成相关的学习任务等。其次,我们需要做到评价的内容应客观、全面,不能仅仅关注综合实践活动本身,还应关注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参与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情况、在活动中获得的情感体验等。教师可以根据课程要求的目标、重难点等,设计科学有效的教学评价,引导学生总结和反馈实践活动中的优秀及改进之处,为以后的活动打下基础。最后,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的激励与肯定,对学生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与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总之,综合实践这一领域为学生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打开了一扇有形的门,为学生对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学习开辟了新天地,更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有利阵地。在综合实践的教学中,教师应把握教材,发挥教育智慧,组织有效的学习形式,提高课堂效率,完善评价机制,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照文献:
[1]沈功勋:生活化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路径探析[J].华夏老师,2018(01),65-66.
[2]袁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外交流》,2019-08-12,43-44.
[3]宋军: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2019-08-25,24-25.
[4]王娜: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区域推进实践研究[J].2021-06-05,12-13.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5:49
- 【点击频次】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