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农村小学作为教育的重要阵地如何有效融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提升教学质量,成为当前农村育人改革的重要探究课题。本文以西南大学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探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实施策略,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激兴培趣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农村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有效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标“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课程理念进一步的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在主阵地的融合应用渐成常态。作为一名多年在农村小学从教的数学教师的我来说也逐渐将此作为教学工具形成了习惯,常在优化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将此作为了首选手段。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将探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实施的相关话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与挑战
多年从教在农村,看到了信息技术进课堂的“从0到1”的变化。但真正能起到优教优学提质的效果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提档升级,许多农村小学已配备了基本的“班班通”设备(如电子白板、智能教学一体机、智慧电视等)和联接了网络。这些设备的引入和网络的联接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实直接导致了设备利用率不高的后果出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成了当前的一个重要现状。
(二)面临的挑战
1.教师应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难以将其有效应用于教学。
2.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学校缺乏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是难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教学用的课件、视频等需求,这样的现状直接限制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效果实现。
3.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虽然将信息技术搬进了课堂但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化提质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学习和创新应用的主体性。
二、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针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训进行解决。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的能力和课件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校本研修,组织校内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观摩课、研讨会等形式,分享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此外,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在线课程等方式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图形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动态演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不同份数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含义。
(三)依托微课视频,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交互性能好的特点,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或选择优质的微课视频供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展示如何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四)开展跨学科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2022年版)强调了“综合与实践”的重要性,倡导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西南大学版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设计跨学科的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教学“身体上的‘尺子’”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并结合科学、美术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记录和展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能促进他们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分析一: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进行几何图形教学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首先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展示一个圆,然后动态演示将圆等分成若干小扇形并重新排列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式既直观又形象,有助于学生在优化感知、体验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建构几何图形的性质。
(二)案例分析二:依托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复习
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制作一系列微课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通过直观化、数字化的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暂停、回放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形成能力点。
四、结论与展望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是优化教与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依托微课视频打造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开展跨学科活动等措施可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因而,在全面促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未来教学中,我们相信在农村地区必然会出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和有效的新局面,也必然能为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玉莲,有效构建农村小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数学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年。
[2]马继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年。
关键词: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信息技术;融合;有效实施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课标“促进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融合”的课程理念进一步的深入人心,信息技术在主阵地的融合应用渐成常态。作为一名多年在农村小学从教的数学教师的我来说也逐渐将此作为教学工具形成了习惯,常在优化教与学的设计与实施中将此作为了首选手段。在接下来的篇幅中,我将探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有效实施的相关话题。
一、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现状与挑战
多年从教在农村,看到了信息技术进课堂的“从0到1”的变化。但真正能起到优教优学提质的效果还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提档升级,许多农村小学已配备了基本的“班班通”设备(如电子白板、智能教学一体机、智慧电视等)和联接了网络。这些设备的引入和网络的联接为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提供了物质基础。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参差不齐的现实直接导致了设备利用率不高的后果出现,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效果并不理想也就成了当前的一个重要现状。
(二)面临的挑战
1.教师应用能力不足。部分教师尤其是老年教师,对信息技术知之甚少,难以将其有效应用于教学。
2.教学资源匮乏。农村学校缺乏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已是难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教师教学用的课件、视频等需求,这样的现状直接限制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效果实现。
3.教学观念滞后。部分教师虽然将信息技术搬进了课堂但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化提质作用认识不足,缺乏积极学习和创新应用的主体性。
二、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加强教师培训,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针对农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足的现实问题学校应采取多种措施加强培训进行解决。一方面,可以邀请校外专家进行定期培训,提升教师的多媒体技术教学应用的能力和课件制作水平;另一方面,可以开展校本研修,组织校内教师间的交流和学习,通过观摩课、研讨会等形式,分享信息技术应用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此外,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在线课程等方式鼓励教师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多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能够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工具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公式、图形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例如,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可以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动态演示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不同份数的过程,让学生直观感受分数的含义。
(三)依托微课视频,打造自主学习空间
微课视频具有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交互性能好的特点,适合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作或选择优质的微课视频供学生学习。例如,在教学“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时,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展示如何利用排水法测量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四)开展跨学科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2022年版)强调了“综合与实践”的重要性,倡导跨学科主题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西南大学版教材中的“综合与实践”内容,设计跨学科的主题活动或项目学习以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例如,在教学“身体上的‘尺子’”时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并结合科学、美术等学科的知识进行记录和展示。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还能促进他们跨学科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融合的实践案例
(一)案例分析一: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进行几何图形教学
在教学“圆的面积”时教师首先利用智能教学一体机展示一个圆,然后动态演示将圆等分成若干小扇形并重新排列成一个近似长方形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学生可以在信息技术支撑下直观地理解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之间的关系,进而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种教学方式既直观又形象,有助于学生在优化感知、体验的情境中更好地理解、建构几何图形的性质。
(二)案例分析二:依托微课视频进行自主复习
在课后复习阶段教师可以制作一系列微课视频供学生自主学习。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减法”后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微课视频,通过直观化、数字化的思维导图模式帮助学生总结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和注意事项,并配以相应的练习题供学生巩固练习。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暂停、回放等操作,以便更好地理解知识点,形成能力点。
四、结论与展望
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融合是优化教与学、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加强教师培训、利用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依托微课视频打造自主学习空间以及开展跨学科活动等措施可以推动信息技术与农村小学数学教学的深度融合。因而,在全面促进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推进的未来教学中,我们相信在农村地区必然会出现小学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将更加紧密和有效的新局面,也必然能为农村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平台支持。
参考文献:
[1]王玉莲,有效构建农村小学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数学课堂[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年。
[2]马继明,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数学课程教学的有效整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7年。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6:30
- 【点击频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