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实施之匙

 

【作者】 刘晓云

【机构】 四川省简阳市简城城北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自信成为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重要体现。小学阶段作为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承担着不可替代的责任。本文结合小学语文现行手中的教材教学与新课标核心素养理念,探讨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性,分析语文教学在此方面的学科优势,并提出具体的实施策略,旨在为一线教师提供可操作的教学指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文化自信;提升;促进;实施之匙
  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不是语文教学“耍花架子”,而是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需要。在全面践行新课标(2022年版)的今天我们不能再蹈昨日的“教以应试”之路,而应扛起核心素养发展大旗,让学生在语文教与学的过程中获得关键能力、必备品格的有效培养,真正成为文化自信素养高的课标要求的新人。在这几年教学中我开启了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培育研究,获得这样一些收获。
  一、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重要性
  文化自信,是指个体或群体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是对其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对于小学生而言,培养文化自信不仅能够增强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中的平等与尊重,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增强民族认同感:通过学习母语及蕴含其中的文化精髓,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中华民族的历史、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从而加深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热爱。
  (二)促进全面发展:文化自信是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三)提升国际竞争力:在全球化的今天,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文化自信的学生,在国际交流中更能展现中国形象,增强国家软实力。
  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学科优势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的核心学科,不仅承载着语言文字的教学任务,更是传承与发展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阵地。
  (一)丰富的文化内涵。现行所用的小学语文教材精选了大量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篇目,如古诗词、成语故事、民间传说等,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接触和了解中华文化的窗口。
  (二)语言与文化的融合。语文教学通过字词句篇的学习,不仅教授语言表达技巧,更注重引导学生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意义,实现语言学习与文化传承的有机结合。
  (三)情感与价值观的培育。语文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蕴含着深刻的思想内涵和道德观念,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等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三、语文教学促进学生文化自信提升的实施之匙
  (一)深入挖掘教材文化元素
  1.整合文化资源。教师应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如传统节日、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通过主题式教学,将相关知识系统化、序列化。
  2.创设文化情境。利用多媒体、实物展示等手段,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文化情境,让学生在模拟体验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如组织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等。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1.项目式学习。围绕特定文化主题,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如研究地方民俗、编纂家族故事集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2.跨学科融合。将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如美术、音乐、历史等相结合,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活动,如配乐朗诵、历史剧表演等,多维度展现文化之美。
  3.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虚拟现实(VR)、在线博物馆等,为学生提供沉浸式文化学习体验,拓宽视野,增强学习趣味性。
  (三)强化文化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1.文化体验活动。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等,让学生亲身体验文化的厚重与生动,增强文化感知力。
  2.文化传承行动。鼓励学生参与文化传承活动,如学习书法、国画、传统乐器等,通过亲身体验,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热爱。
  3.文化交流平台。搭建校内外的文化交流平台,如举办文化节、诗词大会、故事分享会等,让学生在交流中展示自我,增进相互理解和尊重。
  (四)注重情感教育,培养文化自觉
  1.情感共鸣。在教学(下转第60页)(上接第61页)中注重情感渗透,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式,引导学生表达自己对文化的感受和思考,激发内心深处的文化情感。
  2.价值引领。结合课文内容,适时进行价值观教育,如诚信、孝顺、勤劳等传统美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和价值观。
  3.反思与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文化学习中的成长与变化,培养自我认知和文化自觉,为持续的文化学习奠定基础。
  (五)家校合作,共筑文化自信
  1.家长参与。邀请家长参与学校文化活动,如亲子阅读、家庭故事分享等,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共同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
  2.社区联动。与社区文化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文化讲座等活动,拓宽学生文化学习的渠道,增强社会责任感。
  综上所述,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小学语文教学作为传承与发展中华文化的重要阵地,应充分发挥其学科优势,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文化实践、注重情感教育和加强家校合作,多措并举,有效促进学生文化自信的提升。教师作为文化的传播者和引领者,更应不断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为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强烈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贡献力量。通过我们的共同努力,让中华文化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参考文献:
  [1]陈彩虹,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小学电教,2021年。
  [2]邓美菊,浅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助力学生建立文化自信[J].教育研究,2024年。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6:43
  • 【点击频次】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