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

 

【作者】 刘 颖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街子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创性的教学实施已成为一线育人的核心目标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能力与人文素养的重任。本文从思维独创性培养的意义、方法及案例三个方面展开并加以论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思维独创性;培养
  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是时代赋予教育如何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更是新课标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而给语文教学布置的教学作业,一线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的目标实现中不可推脱。思维的独创性品质作为思维能力素养中的一种,加强其培养方可出现更多具有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展开中我们一定扛起培养重任,让学生在成长的路上思维与众不同。
  一、学生思维独创性培养的意义
  (一)推动思维方式的转变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其思维方式以形象为主,抽象逻辑尚待发展。培养学生的思维独创性,能够促使他们跳出常规思维框架,运用想象和联想进行创造性思考,从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这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还能为其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思维基础。
  (二)激发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创新思维的培养往往伴随着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这些活动往往寓教于乐,能够极大地激发兴趣,增强“我要学”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组织讨论交流、鼓励质疑探究等方式,可以营造一个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氛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享受探索未知的乐趣。
  (三)提升个人魅力与自信心
  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限制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心和表达能力。而思维独创性的培养则鼓励学生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即使这些想法与众不同。这种勇于展示自我的行为不仅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还能提升他们的个人魅力,使其在未来的竞争中更具优势。
  二、学生思维独创性培养的方法
  (一)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
  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支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微笑、鼓励的眼神、积极的评价等方式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上的愉悦以及教师的关爱和尊重。同时,充分利用电教手段(如课文录音、录像、幻灯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愉快的氛围中发挥主体作用,张扬个性。
  (二)鼓励学生质疑与探究
  “学起于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前提也是思维的第一步。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教师应采取鼓励教学法,鼓励他们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未知领域。通过设置悬念、创设情境、引导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他们主动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同时,教师还应教会学生如何质疑,如何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形成思维独创性品质。
  (三)激发联想与想象
  想象力是创新思维的翅膀。小学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想象空间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一特点,通过朗读、复述、仿写、续写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例如,在教学《观潮》一文时可以先让学生观看《钱塘江大桥》的录像,再引导学生想象潮水汹涌澎湃的场景;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后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对文章的结尾进行改写。这些活动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拓展他们的创新思维空间。
  (四)强化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是一种复杂的思维,包括发散性创新思维和收敛性创新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强化培养学生的发散性创新思维可通过逆向思维训练、多向思维训练等方式,引导他们从不同路径、不同方面展开思考。例如,在教学《哈尔威船长》一文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哈尔威船长最后的做法是否合理,是否有其他更好的解决方案。这样的训练既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生思维独创性培养的案例
  案例:《观潮》教学中的联想与想象
  (一)教学目标:通过观看录像、朗读课文、想象场景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在简单引导之后教师就可播放《钱塘江大桥》的录像片段,让学生感受潮水汹涌澎湃的气势。
  2.初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观潮》,让他们带着问题思维并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3.想象场景。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如“人声鼎沸”、“山崩地裂”等),想象潮水涌来的场景。学生前后两桌形成小组合作,讨论并交流自己的想象成果。
  4.朗读感悟。学生带着自己的想象成果再次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和语言魅力。
  5.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潮水涌来的场景或者画一幅想象中的潮水图。
  6.效果评价。通过本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但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还充分发挥了自己联想和想象能力,培养了创新思维。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独创性的培养是一项不可急于求成的事,在追求目标实现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在努力营造一个和谐、安全、充满挑战和乐趣的学习氛围的基础通过鼓励质疑探究、激发联想想象、强化思维训练等多种方式才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创性,为其未来更好地学习奠定坚实的思维能力基础。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还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而精准寻策,坚持因材施教理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教师精心铺垫的学习道路上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李超,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J].科研,2017年。
  [2]姜玉荣,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J].孩子天地,2016年。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6:56
  • 【点击频次】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