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主题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

 

【作者】 贺 敏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高垭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带来了教师育人理念的不断更新和实施方法的不断增多,初中数学教学在这特定背景下也由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向现代化教学模式转变。主题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之所以得到新课标的倡导,原因在于其以其独特的优势能为初中数学教学提质甚至增质带来效益。本文结合初中数学人教版教材与新课标核心素养培育理念探讨主题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策略,旨在提高学生兴趣和提升综合素养。
  关键词:主题式学习;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实施
  初中数学作为奠基教育平台不仅承载着“四基”“四能”目标实现的教学任务,更肩负着学生数学“三会”核心素养培养的学科使命。新课标明确提出,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在数学的四个领域教学中去实现,采用主题式学习和设计情境问题展开,通过任务型或者项目式的综合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数学知识、方法的建构。主题式学习作为一种以主题为中心、整合多学科知识的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主题式学习的定义与特征
  (一)定义
  主题式学习是指以某一主题为中心并围绕该主题组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方式的实施策略,其通过跨学科整合,在营造公平、轻松、活跃学习环境的基础上让学生发挥自我学习能力,提升其学习效率。
  (二)特征
  新课标倡导的主题式学习,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学科整合性:新课标倡导的主题式学习是以打破学科界限、整合多学科知识设计的一种方式,目的旨在实现跨学科学习。
  2.学生主体性:强调学生主体地位是主题式学习的一个明显特征,其过程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
  3.情境真实性:通过真实或模拟的生活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4.开放性:打破教学单位的封闭性,实现教学时空的开放性,帮助学生进行思维的延伸。
  二、初中数学主题式学习的设计原则
  (一)选择合适的主题
  主题是跨学科设计的首要思考,有效的做法就是将生活中的“真问题、真情境”作为实施载体,并依据所教学生的数学基础、认知能力和兴趣爱好设计难度有层次、形式有多样的学习主题。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中可以选择“一次函数与现实生活”作为主题,通过探究水费、电费、租车费用等实际问题,引导理解一次函数的概念,让学生学会应用。
  (二)整合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
  确立跨学科主题,不能厚此薄彼,正确的做法应结合整合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培育要求综合考虑。例如,在“一次函数与现实生活”主题下,可以整合物理学科中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和化学学科中化学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通过跨学科整合,加深学生对一次函数概念的理解以及在其他学科中应用的普遍性。
  (三)优化教学设计,注重过程体验
  教学设计要详细规划探究过程、互动形式和探究任务。在主题式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交流,通过体验探索式教学,强调实践与学习的结合。例如,在一次函数主题下可设计“测量校园内树木高度”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次函数的应用。
  三、初中数学主题式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兴趣
  创设真实或模拟的情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中增强主体性并建构内化数学知识。例如,在人教版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中可设计“旅行社接待游客”的实际情境,让学生根据已知条件与问题的关系列出方程并求解,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验其应用。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思维能力
  主题式学习强调自主探究,为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教师应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来增强学生探究兴趣,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质疑分享和合作交流化解遇到的问题。例如,在“勾股定理”教学中可以设计“探究勾股定理的一般规律”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分析、猜想、总结的过程中,提升逻辑抽象思维能力。
  (三)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合作交流
  课堂互动是主题式学习后期合作交流的重要方式。教师可利用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形式加强课堂互动,促进生生间的合作交流。例如,在“设计轴对称图案”的教学进行中可安排合作交流学习,将学生分为不同小组,布置主题学习任务,使其在互动中理解并内化轴对称图形性质的知识。
  (四)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强化实践性要求
  数学核心素养强调知识的外部应用。主题式学习应将应用意识培养作为主要追求,通过“真实践”让学生学以致用。如在以“一滴水一世界”为主题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进社区,调查普通家庭月人均用水量,让他们在亲历中获得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撰写节水报告。
  四、初中数学主题式学习的成效与反思
  (一)成效
  主题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首先,提高了学生兴趣和增强了互动的主体性,使数学的课堂学习不再枯燥无味;其次,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这个预期的实现,提升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最后强化了学科间的关联性和与生活的互融性,助推了课程综合化实施的有效开展。
  (二)反思
  在主题式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现还未解决。例如,如何确保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主题式学习中来以及如何在跨学科整合中保持数学的主体地位?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完成复杂的探究任务并取得良好效果?这些问题都需要一线执教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五、结论
  主题式学习作为一种教学实施方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选择合适的主题、整合数学与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与核心素养、优化教学设计注重过程体验、加强课堂互动促进合作交流以及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强化实践性要求等策略的实施,主题式学习的教学实施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未来,教育工作者应继续深入探索和实践主题式学习模式,为推动初中数学教学改革贡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献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李文勇,主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2016年。
  [2]薛高智,主题式教学实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7年。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7:22
  • 【点击频次】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