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 课程思政建设方法与路径探索

 

【作者】 余 洋

【机构】 四川省大竹县职业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课程思政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有着重要意义。中职学校作为重要的技能型人才教育基地,需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育人和育才同向并行。在教学中,注重结合专业教育引导中职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历史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等维度,结合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和具体、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等辩证思维方法,帮助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键词: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课程思政;教学策略
  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也是时代发展对旅游人才培养的客观要求,更是促进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改革和提升教学质量的内在需求。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应重视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专业实践课程的职业道德教育,强化专业技能竞赛的创新创业教育,构建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思政内容体系。
  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内涵
  将理想信念、爱国主义、传统文化、法律意识、社会责任和生态文明等思政要素整合进中职的旅游课程中,旨在加强学生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同时提升其综合素养和能力水平。这样的做法能够使思政教育深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激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在实施中职旅游专业的思政教学时,要求所有学生的参与,并将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管理人员以及企业培训师纳入这一过程。通过创造与旅游专业紧密结合的思政教学环境,使学生主动接受思政教育,树立文化自信,培育高尚情操和民族自豪感。这不仅提升了教师在专业知识传授、核心能力培养、国家精神传承和个人价值塑造等方面的能力,还增强了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实力,帮助学生成长为高素质的应用型旅游专业人才。
  二、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实施策略
  (一)创新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在新时期,中职教育需要充分了解现代旅游企业对旅游业的特殊需求。为了适应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确立正确的教育方向。首先,中职旅游专业的教师应加强对课程思政教学的探索,坚持以立德树人为基本宗旨,为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不仅要具备较强的人文素质,还要具备景区讲解、景区服务管理、酒店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基础能力。而思政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将思政教育融入所有专业课中,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中职学校的旅游专业教师应积极探讨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科教学相结合,为其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第三,从个人层面来看,树立良好的理想价值观念对于未来的学业和工作绩效具有重要意义。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将课程思政贯彻到位,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他们学会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和挫折。为此,中职学校必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以充分发挥学校的育人功能。
  (二)完善课程设置,丰富活动载体
  首先,从专业建设上应完善相关课程的开设,将非遗文化纳入正式的教育体系中。通过非遗文化课程的设置,让学生深入了解非遗的历史、技艺、艺术和价值观,并通过实践体验和创作活动增强对非遗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真正为学生打开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的大门,提高文化素养,提升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其次,从专业拓展上应丰富的非遗文化实践活动的载体。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技艺表演、传统文化体验营和非遗文化考察等,为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注入更多的非遗元素,让学生们亲身参与、感受和探索非遗文化的魅力,增强学生对非遗文化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意识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增强润物无声育人功效
  怎样在旅游资源学课程中自然达到育人的功效,却又不会使学生感觉到在旅游资源学课堂上出思政味道或者使旅游资源学课程思政化,在细微之处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旅游资源学课程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正确树立三观,从而不断追求自身的理想,是旅游资源学课程专业教师需要在课堂教学中重点关注的事情。这也需要旅游资源学课程教师在课堂上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教师要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第二,真诚对待每位学生,通过真诚感动学生。第三,做好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习惯。第四,通过实例和案例来讲解理论和道理,而不是一味地讲解。第五,挖掘课程潜在的资源,通过这些潜在的资源感化人。
  (四)深化校企合作,确保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
  爱国情怀、工匠精神、职业素养是新时期社会发展对旅游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成才的基本素质。由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实践类课程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中职学校应与校外实习基地共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合作平台,邀请企业参与实践类课程思政教学过程,协同中职学校共同制定与实践活动相适应的课程思政内容,让学生深刻认知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价值观念与道德元素,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为确保实践类课程思政建设取得实效,中职学校应与企业保持密切的双向沟通与交流,一方面,从实践中提取典型案例,基于应用导向挖掘具有行业特征的课程思政资源,不断丰富课程思政内容;另一方面,为企业有效落实课程思政教学提供必要的指导,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方法和内容的设计等。校外行业导师作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引路人,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应引入行业导师制度,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实践的观察力与敏锐度,并将课程思政融人实践指导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协同推进课程思政的落地和深化。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中职学校要加强思政培训,定期组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参加思政教育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政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让教师在专业课程中主动融入思政元素,将思政理念贯穿于专业课程教学的整个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中职学校要积极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较高学术水平的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中职学校还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观摩学习,为教师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中职学校要鼓励教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任务教学等方法,让课堂更加生动。为了引导学生主动关注思政内容,展开思政教育,中职学校还要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从教学质量、实践效果、科研成果等多方面对教师进行评价,保证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中职学校可以将评价结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的重要依据,激励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由此可见,中职学校要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和教师的培养,完善教师培养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政素养,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鼓励教师创新,完善教师评价体系,打造一支具备专业素养、思政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政教育和专业成长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将其融人旅游资源学课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学习到旅游资源学学科的专业知识,还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围大好河山、继承与发扬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生态文明理念,激发学生爱党、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对营造润物细无声的旅游资源学课程思政氛围与提高旅游资源学课程思政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董琦,李正军.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析[J].辽宁高职学报,2023,25(10):35-39.
  [2]尹小娟.中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实施体系探索[J].华章,2023,(07):132-134.

  • 【发布时间】2024/10/18 15:18:12
  • 【点击频次】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