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作者】 王淑鸿

【机构】 四川省大竹县职业中学

【摘要】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科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地球表面的现象、过程和相互关系。研究以核心素养为视角,系统地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和实践探索,我们旨在优化地理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并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 地理教育;核心素养;策略探讨;
【正文】

核心素养的培养是高中地理教学的最终价值诉求。它能够让学生用地理视角看待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更好地认识世界、了解世界。高中地理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当前的教育形势不断创新教学形式,强化学生人地协调观、区域认识等意识的培养。将提升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刻理解、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实际操作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当作教学核心目标,以便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使学生从容面对教学安排。更好地投人高中地理学习中去,取得更高效的学习效果。

一、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积极性

新课改推行至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越发凸显,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更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可以更好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对象,而是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者,打破了传统的“老师灌输、学生记忆”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加强自主思考、独立研究,建立起对地理学科的更深层次理解.而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时,他们会在地理知识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主动探索未知的地理世界,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的兴趣和需求,将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的兴趣,使地理知识不再是一堆抽象的概念,转而变为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有趣而实用的知识。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更看重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这就要求教师改变以往一味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采取新的有效的方式开展教学。问题式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点的思考能力,学生通过思考提出问题,进而解决问题,这符合课程标准中“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可以运用问题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学生主动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案,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研究、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开展探究教学,不断深化教学内容

在新高考背景下,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探究教学。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科学习。在自主探索中不断深化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和深度理解。相较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探究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能力。通过设立问题、案例研究等活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地理知识,培养主动学习的习惯,使学生更加愿意深入学习地理学科。通过深化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新高考对学生的学科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深化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学科知识。通过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具体问题、展开课外拓展,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还能够培养他们对地理学科的深度理解和独立思考能力。探究教学还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案例分析、模拟实验等方式。学生能够将所学地理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实际运用水平,使其在未来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职业的需求。

四、加强地理实践力培养,提升学生地理综合学习能力

地理实践活动在激发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帮助理解地理知识、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社会调查、模拟实验、户外考察等各类形式的学习活动,都是建立在学生自身固有的地理知识认知基础上延伸的实践性学习活动。为此,教师应该选择多样的形式调动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关注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表现,让学生能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解决问题、撰写报告,从而顺利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发展。高中地理中的很多知识内容与课外实践活动的匹配度较高,如正午太阳高度角、地质地貌、植被与土壤、农业地域类型、工业类型与布局交通运输条件、生态环境问题等。对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内外资源,结合课堂教学与地理实践活动,双管齐下,切实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五、开展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能力

开展合作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推进核心素养培养的高中地理学习中,开展合作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地理知识的本质和内在关联,形成经验和思想的深层次联系。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要提供清晰的目标、规则和支持。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通过积极地合作和探究,学生能够达到把空问信息加以整合的目标。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还需要制订个性化的指导计划,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需求,提供符合个性特征的指导和支持。在每个小组完成任务后,可以开展小组分享和交流。这样,能够促使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学习氛围更加浓郁,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地理学习之中,提高地理学习效率。

六、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加强区域认识

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项重要的策略,可以有效地加强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区域认识。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信息资源和交流平台,能够帮助他们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变化和相互联系。借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互动、探索和分析,深入了解不同区域的特征和相互联系。他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数据处理和网络资源等方式,获得更加全面、多角度的区域信息,从而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地理判断能力。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使用数字地图和卫星遥感技术,让学生通过电子地图软件或在线地图服务,实时观察和分析不同区域的地理特征和变化情况。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个长期性的教育过程,教师应加强对教材的解读,并关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基于教学实际科学调整教学策略,鼓励学生对地理知识展开深度探索,发展学生应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水平,为其未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康永明.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20(47):44.45.

[2]朱海苏.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探究[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20):45—45.

  • 【发布时间】2024/5/30
  • 【点击频次】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