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罗剑

【机构】 四川省达州市大竹县安吉乡中心小学

【摘要】 美术课程以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导向,通过美术教学弘扬优秀的中华文化,是每个教师肩负的重要使命。小学阶段是学生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美术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传统文化不仅是美术教学的宝贵资源,也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 美术教学;传统文化;策略探讨;
【正文】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和,具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特点。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和价值观念,对小学美术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将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融入与应用,探讨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与美术教育有机结合,以丰富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渗透意义

(一)丰富教学内容

借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丰富小学美术教学内容,能够达到开阔学生视野的教学目的。美术是文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小学美术课程中的许多教学内容,都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基于此,先探寻小学美术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切入点,再为学生提供更多含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美术学习素材,进而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的不断挖掘和添加中,使小学美术教学内容愈发丰富,进一步开阔学生视野,增进其美术体验和文化感知。

(二)有助于传统文化的传播

小学美术这一学科的教学与其他学科相比,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仅需要教师为学生传授相关的理论知识,更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真正地感受美的熏陶,并在此基础之上,真正地学会审美,从而促进学生获得全方位的发展。要想实现这一课堂教学目标,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知识时,不仅要帮助学生掌握丰富的文化知识,还应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真正地发挥出美术教学的价值。

二、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课堂的实践策略

(一)引导学生欣赏名画,深刻感受传统文化

书画艺术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精髓,通过引导学生对优秀的名画进行欣赏,并在此过程中带领学生感受其中所包含的传统文化,深刻了解作品的社会背景,有助于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事实证明,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要为学生讲解一些绘画的方法和技巧之外,更应该带领学生了解这些画作所具备的特点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从而促使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并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二)设计教学活动,优化教学环节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效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联系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情况,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精心组织设计。教师可以从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入手,设计课堂美术教学活动。课前教师可以根据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及需求,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展现出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能对展现的内容进行深入探索。课中教师可以围绕引入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展开深入分析与讨论,引导学生参与美术实践、创作活动,以此实现对学生美术知识和相关能力的有效培养。课后教师可以围绕教学内容引入相关课外资料,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加深对课堂美术知识内容的了解,提升自身文化修养。

(三)把握好课堂主体,更新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育中的传承,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好课堂主体,对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创新优化。具体来看,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目前,小学美术课堂教学基本上符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具有教育价值,也符合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丰富的美术知识,也有着十分丰富的民俗传统文化内容。但是,从过往的小学美术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会忽视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元素,更多是对美术基础知识进行讲解。同时,从传统教学角度来看,教师也会受到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不重视美术学科,安排给美术学科的课时也比较少,资源投入也比较少,这使得教师缺乏教学的动力。另外,从学生角度来看,学生本身同样不重视美术学科的学习,对美术学科缺少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还需要做好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变,并在美术教学创新中,对其中更多的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提取。

(四)借助传统民间艺术,深刻感受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相对繁多的种类,如剪纸、年画、风筝以及脸谱等。鉴于此,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要想完成传统文化的渗透,便需要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作品,并寻找一些相对简单的作品来带领学生进行制作,以帮助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层次的认知。除此之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对历史传统产生正确的认知,并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五)设计体验活动,提高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知力

策划富有体验性的活动,以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力,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坊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深入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技艺,真实地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并引导学生创作具有传统文化元素的艺术作品。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活动,让学生制作展板、模型、展品等,展示有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同时,学校可以邀请传统艺术家、文化学者等专业人士,来学校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座,为学生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特点,或者现场演示传统技艺,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知力。

(六)拓展教学资源,融入传统文化现象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传统文化的融入与渗透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依托各类教育资源而实现。教师可以结合生活素材拓展教学资源,从生活出发,融入传统文化现象,鼓励小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之美,体现出美术与文化、与生活的有机融合,实现事半功倍的渗透和教育效果。比如在美术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影视片段,引导小学生留意剧中演员的头饰、服饰等,感受古代传统工艺的匠心。教师可以将本地博物馆展出的文物,以图片方式在课堂上播放,古代瓷器、服饰、书画中所蕴含的艺术之美也能为小学生所理解。本土文化中的艺术价值也能为小学生所感知,更增添小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七)及时总结反思,提升教学质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要获得丰富学生文化知识、发展学生美术能力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等教学效果,还要在完成课堂教学后及时开展总结反思工作。教师不仅要关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取得的效果,还要将学生学习过程与教师的教学过程评价相结合,全面、系统地把握学生的美术学习状况,及时发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美术教学存在的问题,为后续教学采取对应措施提供借鉴参考,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得到纵深应用与发展奠定基础。

小学美术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其综合能力提高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这是艺术教学与文化教育并举的一项措施,它可以丰富美术教学形态,确保达成预期的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应遵循课程理念,运用丰富、有效的教学方法,针对性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为他们在美术上的学习和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胡菲.小学美术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10):81-83.

[2]朱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研究[J].教师,2024(09):87-89

  • 【发布时间】2024/11/2
  • 【点击频次】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