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润物无声,“细”以致远

 

【作者】 王 英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行知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浅谈数学复习中的“五细”

  子曰:“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它精辟地指出了想成就一番事业,必须从简单的事情做起,从细微之处入手;著名管理学家汪中求在《细节决定成败》中也讲到“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这就是细节的魅力:认真做好每个细节,成功便不期而至。我觉得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也有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善于抓好教学中的点点滴滴,把小事做细,便可提升课堂的质量与效率。在多年教学中,我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细”备课。
  复习要重温学过的知识,但不是简单的重温,而应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发展,并向处延伸拓宽,创新;同时,在复习过程中,必须根据知识间的纵横联系,系统规划复习和练习内容,使学生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例如在备课《图形与几何》第1节“图形的认识与测量”时,我就对教材进行了细致的解读:对图形的分类,平面图形的面积推导、立体图形的体积推导方法进行系统梳理,寻找推导方法共通之处,计算的联系等,从而使知识脉络化、系统化。在备课过程中,还要注意全班学生的薄弱环节,要紧扣知识的易混点、易错点设计练习内容 。例如为了对比求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的区别,备课时我特意设计了这样一组题:(1)一个底面内半径是12cm的圆柱形杯中装有水,放入一个底面直径是12cm ,高是8cm的圆锥形铁块(完全淹没)后,杯中水面会上升多少厘米?(2) 一个底面内半径是12cm的圆柱中装有水,放入一个底面直径是12cm圆锥形铁块(完全淹没) ,水面上升8cm,铁块高多少厘米?这两个题的练习对学生的薄弱环节——逆用公式进行了强化,同时也达到比较的目的。用事实证明,这样细致的备课,课堂教学一定会很精彩,高效。
  二、关注“听课细节”。
  教学是一种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教师不能只“教”,还要注重学生“学”,这就特别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听课细节。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很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再加上六年级复习阶段一些知识已经学过,还有“择校”因素的影响等,经常会发生听课“走神”的现象:讲课时,我发现的一些问题,有的学生看小说,有的低头画图,有的同学间用小纸条聊天等......如果教师不加注意,及时提醒,长期下来,必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为避免学生走神,我的做法有:首先课堂的任何一项活动都要注意群体的参与。比如,抽生汇报“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他的棱长是否成正比例”时,一部分孩子就觉得没抽到自己,不必思考,动脑,所以上课时我不但要关注到答问的学生个体,更要安排未回答的学生群体同步思考,学会倾听,当好老师,做好评价等,总之要做到人人参与,人人做学习的主人。其次,不断变化课堂的节奏和频率,也可以检查出哪些孩子在认真听讲,哪些不是,让学生找不到机会也没有时间去开小差。在平时教学中我常突然问:“刚才我提了什么问题?”“他刚才是怎么说的?”这样训练对学生的专注力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长时间这样训练,学生不得不听,逐渐就养成专心听讲的习惯。 三、时刻提醒,适当表扬。课堂中,教师要经常提醒,让学生坚持认真听课;当看到学生听课有进步时,教师要抓住孩子们的闪光点滴,不吝表扬、积极评价;教师一个赞美的眼神,一个满意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言语,都可激励孩子积极前行。
  三、“细”作业批改。
  作业不仅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更是学生成长的一面镜子。对于复习阶段的作业,教师批改要尽量及时全面,并要善于从作业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首先,通过作业我们可以看出学生作业是否用心。比如书写特潦草、题型简单学生有能力完成而完成质量差的,教师要对学生及时进行思想教育,以端正学习态度。其次,通过作业反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高效评讲。例如,在批改书练习十五时,我发现学生的错误主要集中在12、13题,我便仔细阅读了学生的解题步骤,发现12题错误的原因:一是路程重复计算,二是未减出停留时间,三是遗忘了估算方法。13题错误的原因也有两点:一是一大部分忽略爸爸换灯泡可以举起双手,所以直接判断错误,二是少部分同学虽然知道原因确不能准确阐述,评讲时我一一对症下药,学生很快便完成了改错。再者,我们也可以通过学生作业为课堂评讲找“灵感”,小学高段,有些数学题解法不唯一,理解力不同,所用的方法可能就不一样,教师评讲时既可以多角度发散,也要善于优化。(出示)比如,前一次调研试题:某药店进了一批口罩,卖了的个数与剩下的个数比是1:3,如果再卖24个,就卖掉了全部的40%,一共进了多少个口罩?这是我收集的一些解题思路,我整理了一下,大致有三类,大家请看:(出示图片)这些答法都是抓总数不变,在通过比较卖的占总数的分率解题;(图片)这些都是方程思维,解题思路和刚才的算术法是共通的;(图片)除此以外,也有用比和比例来解题的,虽然也是方程,但和第二组思维大相径庭,看了学生的解题技巧后,我觉得自己的思维又灵活了不少,评讲时我对孩子们的方法进行了优化,但也并没有规定一定要用某种方法,只是强调选择自己能学懂的即可。最后,我想说的是要做好作业的二次甚至多次批改,通过再批改,看看哪些重点题,难题已掌握,哪些还需要补救,或个别帮助,从而使整体水平得以提高。
  四、“细”培优补差工作。
  如何转化数学学困生,一直是头痛的问题,我们想了一些办法:(1)在教学中,老师要有意识的照顾到这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基础性的知识,简单的内容多让学困生参与,提高他们学习的信心,同时也强化他们对基本知识概念的掌握。(2)同时可以在班上组织一帮一,一拉一活动,每位学困生都有一位优秀生帮扶,学生之间的交流有时比成人与孩子的交流更明了,容易。(3)个别最困难的学困生留给教师,由老师对他们进行单独的辅导。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想提高后进生的成绩,就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自觉地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
  五、“细”家校共育。
  苏霍姆林斯基说:“最完美的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结合。”孩子的健康成长既离不开老师的悉心教导,也离不开家长的关心和呵护,需要家校之间有效沟通、通力合作。在日常教学中,在要求学生完成预习、复习、背诵等非书面作业的时候,我常常借助班级群,给家长发个信息,除告之作业内容外,总是在最后附上这样的语句“请您督促孩子认真完成,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谢谢配合”;在进行单元测试后,我也会通知家长予以关注,并请家长结合反馈和近期表现或表扬,或教育帮助。除了作业,对于一段时间,孩子在校表现不佳,甚至有不良习惯,我也会及时反馈给家长。如周末经常不完成作业,作业敷衍,上课打瞌睡等,我会通过微信、电话私下与家长沟通,交流,对于特别顽皮的学生,也会面对面交流,直至达成教育共识。前段时间,我班杨航源同学上课老打瞌睡,有一次考试居然睡着了,下课后我立即和家长联系,询问相关情况,最后通过老师和家长的努力,终于找到原因:孩子每天晚上表面是9时休息,由于无人监管,他便每晚熬夜看小人书至凌晨两三点,有时甚至通宵。解决问题后,家长特别感恩,说:王老师,幸亏遇到你,不然不知道这孩子要成什么样了。所以,当家长、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便能凝聚教育合力,助力孩子成长。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持之以恒。教学工作苦乐相伴,我们要本着“细学、细思、细干”的准则,一如既往,再接再厉,务实地工作,争取把教学工作搞得更好。 


  • 【发布时间】2024/12/10 21:25:59
  • 【点击频次】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