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体育课,想说爱你也容易

 

【作者】 张家翔

【机构】 江苏省滨海县八滩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体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机整合过程。要想实现教学的有效、高效,避免教学的无效、低效,是我们体育教学工作所要创造的一种较高境界,这也应该成为我们各级各类学校和广大教师的自觉追求。当然,理想和现实总是有差距的,事实上,尽管人们都能认识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追求教学的有效性,但有效教学的美景还没能充分展现,教学的高耗低效现象还是存在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课堂,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经过多年来的实施与探索认为:“教”与“玩”游戏活动即:教学内容与方法结合组成的游戏教学过程最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关键词:有效教学;快乐体育;方法灵活 
  小学生生来好动,嬉戏玩耍的自律性体育行为,往往与活动方式和内容有关,游戏是青少年自然天性易于表现的活动方式。根据我的实验调查,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体育活动之一。小学时期的学生,兴趣广泛,好奇心强,常常以直接兴趣为动力,这就要求体育教学应从学生的情趣特点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寓教于玩。
  一、体育游戏教学的特点 
  一般来说,小学生在体育课中都愿意做体育游戏。对于其他体育练习,总是有些学生喜欢,有些却不喜欢。例如,踢足球,很多男孩喜欢,但很多女孩却认为“太野蛮”,不愿意“玩”;打篮球在小学是比较受学生们欢迎的,但也有些学生不喜欢而喜欢排球等。我们要设法去教育学生,启发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体育教学有3项任务:l.是增强体质;2.是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3.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二、加强小学体育游戏教学是符合儿童生、心理特点的需要
  我国小学生是属于儿童期中的学龄初期和中期,在这个阶段,他们正处于人生发育、生长最旺盛、变化最快,也是可塑性最大的时期,同时也是接受教育最有效期。但在他们认知过程中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思维发展。正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在年龄上约为七至十一岁的儿童的智慧特征为,能从事简单的逻辑思维,对长度、质量、体积、面积、重量等已均能达到守恒。能周密地对事物进行分类,但思维活动仍以具体事物为依托,尚未达到完全抽象的程度。”
  体育游戏的内容是非常具体,直观的,大多是小学生喜闻乐见和极其形象的内容。利用这一特点能启发学生把具体运算阶段逐步向形式运算阶段发展。
  鉴于儿童期认知的心理特征,在此时运用体育游戏的内容进行学习和练习,无论对德育、智育和体育的发展均能达到较佳水平。
  三、体育游戏在身体素质练习中的运用
  身体素质练习,一般动作难度小、负荷大、比较单调。采用游戏法练习,可以增加趣味性,调动学生练习积极性。如:发展腿部力量的“立定跳远”“蛙跳接力”“双人蹲跳”,发展上肢力量的“推小车”“推人出圈”;发展灵敏素质的“打龙尾”“掷沙包”“打活靶”等游戏,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要求进行选择运用。
  游戏法用于素质练习时,学生比较兴奋,积极性较高,教师要注意运动量的控制,防止负荷过大,同时要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出现伤害事故。
  四、游戏内容选择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其一,教学内容要为学生而选择。在实施新课程标准之前学生非常喜欢自由活动,究其原因就是因为他们渴望自由,渴望摆脱束缚,这里当然主要是我们以前安排的教学内容不符合他们的“口味”,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我们可以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比喻成裁缝与模特的关系,教师作为“裁缝”,要考虑到“面料、款式、裁剪、缝纫”等多方面,这样才能有助于模特(学生)更好地发挥潜能,展示自我。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一定要对学生有一个清楚客观的认识,任何一项教学内容的选择都应为学生“量体裁衣”,为学生设计裁制:“定身度做”。
  其二,教学内容源于生活。体育原本就源于生活,生活实际是体育教学不竭的源泉,随着我们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的不断变化,各种新兴体育运动项目不断涌现,只要我们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营养,就能创新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教学内容,丰富我们的学校体育教学内容。
  其三,在教学内容上要体现“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指导思想,要使教学内容贴近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终身锻炼意识、全民健身意识、与人交往合作意识等方面,并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更好地体现课标理念,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体育教学必须合理选择、安排教学内容。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为本,为了学生发展。做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纲要,加强自身各项训练,严密组织教学,科学地运用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才能行之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这也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5 
  [2]《什么才是有效的教学》基础教育参考李进忠 2004.1 
  • 【发布时间】2025/1/7 21:14:59
  • 【点击频次】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