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作者】 杨栖桐

【机构】 四川省中江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高中阶段对于老师和同学来说,数学学科的教学都是一个教学难点和重点,而对于数学教学质量以及学习效果的提升,需要非常重视对同学们数学学科学习兴趣的培养。很多高中同学认为数学这一门学科非常的枯燥乏味,学习起来非常的深奥难懂,因此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不是很高,自然而然的数学学科学习效率和质量也并不理想。因此在数学学科教学中,对同学们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使教学质量得到提升,就受到了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结合多个教学实践经验,对提升高中阶段数学学科学习兴趣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习兴趣;策略
  数学这一门学科它是具有较强应用性的学科,尤其在高中阶段,相关的数学知识点难度较大,对高中同学的逻辑思维和想象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由于数学这一门学科会让高中同学很难对相关知识概念进行直观的理解,再加上过去老师所采用的口述式教学,让同学们对高中数学学科产生了厌恶学习的情绪。因此在高中阶段,数学教师一定要注重对同学们学习兴趣的培养,通过教学理念和模式的转变来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
  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保护学生,融洽师生感情。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理解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理解过程都伴随着情感。高中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情感密不可分,他们往往不是从理性上认为某学科重要而去学好它,常常因为不喜欢某任课老师而放弃该科程的学习。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和促动学习的重要因素,特别要对后进生要热情辅导,真诚协助,从精神上多鼓励,学法上多指导,树立他们的自信心,提升学习水平。
  作为数学教师,因为任教课时有限,师生交流机会不多,很容易在学生中形成固板、严厉的印象,假如学生感觉老师很可怕,就很难喜欢他上的课。所以,数学教师在平时要多找学生谈心,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可能的话,经常与学生实行一些集体活动,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和力,这样学生才能喜欢这位教师,进而喜欢数学这门课程。特别是在高中年级,常常会产生一些后进生,对他们的态度,教师尤其不能动辄训斥,应该循循善诱,特别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要经常使用表扬、奖励的手段鼓励学生,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成绩落后的学生,只要有进步,那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也要即时表扬,这样才能使他们从怕上数学课直至爱上数学课,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多联系实际激发兴趣
  数学以实践为源头,又以应用于实践为终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社会、科技、经济、生活等为背景,密切结合社会热点、国家改革、经济信息以及体现数学巨大作用的典型事例,可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充分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如在研究函数最值问题时教师可用下例进行教学:某商场将进货单价为80元的商品按90元一个售出时,能卖出400个,已知该商品每个涨价1元其销售量就减少20个,为获得最大利润,售价应定为每个多少元?这种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融科学性、思想性、典型性、趣味性于一体,适合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促进他们形成科学解题的思想方法。
  三、改进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样的教学内容,教师授课方式不同,收到的教学结果也大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寻找学生的兴趣点,尽可能地让学生体会数学的魅力。要侧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如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等,力争让所有学生能够听懂。教学语言要浅显易懂,教学思路、教学环节设计清晰明了。要侧重激发興趣,突出情境化教学,把抽象知识进行具体简化,使学生感觉数学不难,让学生对数学学习能够入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措施改进教学,调动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逐渐地对数学学习有了一定的兴趣,并且有了明显的收获。
  四、充分利用思维导图,提高教学效率
  “乘势待时,事半功倍”,在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后,就要考虑不能让一堂课虎头蛇尾,重点是让学生学有所得,不仅仅是热闹而已。学会总结和归纳进而学以致用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所以,利用好我们的工具就更为重要了。思维导图就能很好的构建学习体系,学生能将所学知识以树图形式构建起来,让其以自己喜欢的形式记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授高中数学《数列的综合应用》一课时,我在讲解了求数列通项和前n项和的若干种方法后,由学生自行总结归纳,并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所学知识系统化,使得学生对学习的知识更深刻,解题思路更清晰。
  五、追求实际,避免舍末逐本
  追求实际,也就是说不好高骛远,不盲目追求教学成果,而是紧贴学生的能力范围,紧跟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不盲目添加过多不切实际的教学内容。去除那些与中小学生与高中阶段学生实际数学能力要求无关信息和教学任务,减轻学生负担,也能从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更加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总之,只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正视教材及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探索发现教学创设情境(如简明、新颖、贴切)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把学生的探索引导到最近发现区,启发学生大胆联想、猜测以发现“成果”,以务实的态度治教治学,让学生积极进入思维状态,师生互启互发,使师生的思维融为一体,以最大热情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就一定能解决高一学生成绩下降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25/1/7 21:17:00
  • 【点击频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