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历史“学为中心”课堂实施策略

 

【作者】 周东燕

【机构】 犍为县教研师训中心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针对初中历史课程,阐述了“学为中心”课堂实施策略。涵盖激发学生质疑、创造学习活动、构建知识体系等多方面策略,旨在提升初中历史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养。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为中心、课堂实施策略
  在教育理念不断发展变革的今天,初中历史教学也在积极探索“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传统的历史教学多以教师讲授为主,而“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则将关注点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这种转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使历史课堂教学更加富有活力和成效。
  怎样才能打造“学为中心”的历史课堂呢?经过一学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激发学生质疑,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1. 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让他们感到可以安全地提出问题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即使他们的观点与传统观点不同,也应该给予尊重和鼓励。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2.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历史事件,从而激发他们的质疑精神。例如,在讲解某个历史事件时,可以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是当时的决策者,会做出怎样不同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可能会导致怎样不同的结果。
  3. 鼓励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分析来寻找答案,或者提出更多相关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质疑能力。
  4. 利用史料实证培养批判思维
  通过提供不同的史料,让学生分析和比较,从而培养他们的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评价某个历史人物或事件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不同的史料,分析其中的异同点,从而形成自己的观点,并学会质疑和评估不同的史料来源。
  5. 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和分析来深入了解历史事件。例如,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历史事件,进行深入研究,并在课堂上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这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激发他们的质疑能力。
  通过上述策略,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质疑精神,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历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创造学生活动,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丰富的学习活动,创设历史情境,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开展历史角色扮演活动,在学习辛亥革命时,让学生分别扮演革命志士、清政府官员等角色。这不仅能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人物的思想和行为,还能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活动中主动学习历史知识。在学习美国南北战争时,通过让学生扮演南方的做种植园主和北方的资本家,通过他们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分析美国南北战争前,双方之间的矛盾以及矛盾的焦点,进而认识美国南北战争的原因。
  在教学中还可以开展小小辩论会,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分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利与弊,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等,引导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认识历史事件,学会用一分为二的原则评价历史事件。通过历史活动,让学生在历史课堂上成为主角,主动参与并主动思考,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教给学生方法,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构建知识体系是一个重要的任务,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提高历史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构建初中历史知识体系的方法:
  1. 梳理知识点并进行串联
  历史基础知识是建立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元素。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找出历史基础知识之间的联系,例如通过分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发展脉络等,将孤立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知识线索。
  2. 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
  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或不同地区的历史事件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对比分析,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历史时代特征,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例如,对比秦汉和隋唐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异同,有助于学生建立起纵向的历史联系。
  3. 运用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知识体系构建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事件发生顺序或关联性为基础,构建历史知识点的思维导图。思维导图能够清晰地展现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学生从宏观角度理解历史发展进程。
  4. 构建历史坐标
  历史坐标是以事件为核心,以时间、地点为主体的知识体系构建模式。学生可以通过罗列历史时间节点和地点,分析不同时间阶段和地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构建起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的二维信息流。
  5. 专题复习
  通过专题复习的方式,将同类、分散的知识进行高度概括和整合,揭示同类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将世界近代史中的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等内容整合为专题,帮助学生构建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6. 大单元教学
  实施大单元教学有助于整合历史知识。例如,将中国古代史中的封建王朝更迭作为一个大单元,分析不同王朝在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共性与差异,让学生在更宏观的视角下理解历史发展规律。
  通过上述方法,学生可以逐步建立起完整的历史知识体系,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同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总之,“学为中心”的历史课堂,应该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课堂,是关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课堂。教师应通过多种策略促进“学为中心”历史课堂的逐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初中历史教学方法探究》. 教育出版社, 2023.
  [2]《历史课堂教学技巧与策略》. 教学研究出版社, 2024.
  [3]关于历史知识体系构建的研究报告. 学术论文库, 2023.
  [4]《因材施教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教育前沿杂志, 2024.
  • 【发布时间】2025/1/7 21:18:54
  • 【点击频次】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