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传统文化是通过历史演化、聚集而来的,小学语文作为一门人文性学科,其中包含了诸多的传统文化元素。所以语文教师要重视传统文化的融合,通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感悟,能减少不良文化带来的冲击,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和价值观。在本文中,笔者分析了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具体如下。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弘扬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结晶。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与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传统文化元素中包含了一些深刻的哲学,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和利用,可对课文进行探讨,也可拓展至生活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感悟,能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篇章。其中包括了散文、记叙文、古诗词、寓言故事,以及歇后语、成语等等,这些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汉字也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各种汉字进行学习,能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1]。
(三)促使学生形成爱国情怀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传播,国外糟粕文化也涌入了我国,对学生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很多古代文学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要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也使学生能形成强大的精神信仰,避免他们受到不良文化和思想的侵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一)开展古诗朗诵大赛,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录了很多古诗词,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尽管篇幅非常短小,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而且一些词句非常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大赛,让他们根据某一个主题,背诵出自己学过的古诗词。在反复朗诵中,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味与内涵。整个比赛总共分为三轮,第一轮是根据主题进行朗诵;第二轮是教师指定诗词,让个人或者小组进行朗诵;第三轮是自由朗诵时间,学生可自由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他们与古代文人墨客进行对话,从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诗词内涵蕴意的理解。最后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并且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经典,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渗透,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展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传承和发扬。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搜索一些和节日相关的知识、信息,在班级进行展示,促使他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传统习俗。或者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其产生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2]。
(三)转变教学的形式,发扬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的形式和教学思维。可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促使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结合。或者下载一些传统文化短片,让学生进行观看,学习新的知识。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传统文化读物,不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促使他们领略古人的思想智慧。这些读物包括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等,以及《老子》《孝经》《增广贤文》。阅读完之后,再由师生共同探讨其中的传统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深入了解,才能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
(四)创设传统文化氛围,汲取精神营养
此外,语文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比如可以在教室的宣传栏中,悬挂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文化内容,张贴古代名人画像、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而且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阅读。在平时,学校和教师还要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文化活动,建立第二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展一些研究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活动,促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习俗。鼓励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进行探寻,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怀。通过创设传统文化氛围,促使他们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对口语写作进行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搜集一些传统文化素材,将其应用在课堂口语练习和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利用,将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适当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串联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写成一篇小作文。最后再在班级进行传阅和讨论选出其中较好的装订成习作集[2]。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展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不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佩琴.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3):43.
[2]吴萍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讨[J].教育,2024,(06):7-9.
[3]王闺女.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24,(02):17-1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弘扬
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泱泱大国,蕴含了古人的智慧和文化结晶。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挖掘和拓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提升他们的思想品德修养与综合素养。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意义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小学生正处于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需要得到正确的引导。而传统文化元素中包含了一些深刻的哲学,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对这些传统文化元素进行挖掘和利用,可对课文进行探讨,也可拓展至生活中。通过让学生进行学习和感悟,能促使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同时也为他们将来的学习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为了实现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很多优秀的篇章。其中包括了散文、记叙文、古诗词、寓言故事,以及歇后语、成语等等,这些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汉字也属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通过对各种汉字进行学习,能促使学生充分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他们的语文综合素养[1]。
(三)促使学生形成爱国情怀
随着互联网信息的不断传播,国外糟粕文化也涌入了我国,对学生们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很多古代文学家留下了大量的优秀的文学作品,教师要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元素,强化他们的文化自信,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怀。在对我国传统文化进行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也使学生能形成强大的精神信仰,避免他们受到不良文化和思想的侵蚀。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对策
(一)开展古诗朗诵大赛,融入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录了很多古诗词,这些都属于传统文化的精髓。尽管篇幅非常短小,但却有着深刻的内涵,而且一些词句非常讲究平仄押韵,读起来别有一番韵味。所以教师要组织学生开展古诗词朗诵大赛,让他们根据某一个主题,背诵出自己学过的古诗词。在反复朗诵中,促使学生充分体会到古诗词的韵味与内涵。整个比赛总共分为三轮,第一轮是根据主题进行朗诵;第二轮是教师指定诗词,让个人或者小组进行朗诵;第三轮是自由朗诵时间,学生可自由分享自己喜欢的诗词。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要引导他们与古代文人墨客进行对话,从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使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加深对诗词内涵蕴意的理解。最后要对表现优异的学生进行奖励,以起到激励的作用,并且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二)挖掘教材的内容,渗透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小学语文教材里的课文都是精挑细选的。其中包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非常经典,为了开阔学生的眼界,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挖掘,找出其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并对其进行合理利用、渗透,根据小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进行展现,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对我国的优良传统文化元素进行传承和发扬。在传统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让学生搜索一些和节日相关的知识、信息,在班级进行展示,促使他们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传统习俗。或者以分组的形式进行讨论,使学生在这样的节日氛围中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内涵,对其产生深刻的认知。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帮助[2]。
(三)转变教学的形式,发扬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也要求教师转变教学的形式和教学思维。可充分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促使传统文化和语文教学进行结合。或者下载一些传统文化短片,让学生进行观看,学习新的知识。并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他们阅读的传统文化读物,不但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也促使他们领略古人的思想智慧。这些读物包括了《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等等,以及《老子》《孝经》《增广贤文》。阅读完之后,再由师生共同探讨其中的传统美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对传统文化思想进行深入了解,才能为学生进行深入讲解。通过对教学模式进行创新,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促使他们对语文的学习不再仅仅停留在表面。
(四)创设传统文化氛围,汲取精神营养
此外,语文教师也要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促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与影响。比如可以在教室的宣传栏中,悬挂一些适合学生学习的文化内容,张贴古代名人画像、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而且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推荐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进行阅读。在平时,学校和教师还要定期开展各种有趣的文化活动,建立第二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或者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开展一些研究本地区传统文化的活动,促使学生了解身边的传统文化习俗。鼓励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进行探寻,培养他们爱国爱家的情怀。通过创设传统文化氛围,促使他们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营养,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五)对口语写作进行训练,培养表达能力
我国传统文化的内容非常丰富,其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搜集一些传统文化素材,将其应用在课堂口语练习和写作中,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表达能力。在平时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对多媒体设备进行利用,将传统文化的图片和视频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并适当拓展课堂内容,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然后让他们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串联在一起,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其写成一篇小作文。最后再在班级进行传阅和讨论选出其中较好的装订成习作集[2]。通过这样的方式对传统文化元素进行展示,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与创新,不但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同时也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人文素养。这对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一定的帮助作用,并且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佩琴.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4,(03):43.
[2]吴萍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语文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探讨[J].教育,2024,(06):7-9.
[3]王闺女.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渗透[J].山西教育(教学),2024,(02):17-18.
- 【发布时间】2025/1/7 21:19:07
- 【点击频次】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