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小学生量感培养的教学之匙

 

【作者】 余鸿辉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龙女湖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量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及未来生活具有深远影响。本文以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为例,探讨了量感培养的教学之匙。通过分析量感的内涵、重要性以及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结合生活情境、多媒体辅助、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等策略,旨在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建立量感,提升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量感;培养;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
  量感,作为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主要表现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不可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不仅关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影响他们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生活联系等。因此,探索有效的量感培养策略,对于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一、量感的内涵及其培养的重要性
  (一)量感的内涵
  量感主要是指对事物的可测量属性及大小关系的直观感知。它要求学生能够知道度量的意义,理解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会针对真实情境选择合适的度量单位进行度量,会在同一度量方法下进行不同单位的换算,初步感知度量工具和方法引起的误差,并能合理得到或估计度量的结果。
  (二)量感培养的重要性
  1.理解数学概念的重要基石:数学中的许多概念,如数的大小、数的顺序等,都依赖于学生对量的直观感知和判断。通过培养量感,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些概念的本质。
  2.提高计算效率和准确性:在进行数的运算时,学生需要准确地感知和理解各个数的大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量感能够帮助学生更加迅速、准确地完成这些运算。
  3.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量感不仅关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更影响他们未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良好的量感,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法单一
  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往往局限于课堂讲解和练习,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难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缺乏生活联系
  量感的培养应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然而当前教学中往往忽视了这一点。许多教师在教授量感时,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讲解上,缺乏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导致学生难以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三)忽视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在量感方面的认知能力和发展速度都有所不同。然而,当前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一刀切”的教学方式,导致部分学生难以跟上教学进度,而部分学生则觉得教学过于简单。
  三、基于小学数学西师版教材的量感培养策略
  (一)结合生活情境,增强量的感知
  生活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场所。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注重贴近生活,选择学生感兴趣的素材来引入课题。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结合生活情境来培养学生的量感。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时,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园内进行实地测量,如测量树干的周长、操场的长度等;在教授重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亲手称一称身边的物品,如文具盒、书包、水果等。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感知和理解量。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提升量的认知
  多媒体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可以有效地辅助量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度量工具和方法,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度量的过程;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单位的换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换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1米等于100厘米的过程;在教授面积单位换算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表面面积的计算和换算过程。
  (三)通过实践活动,深化量的理解
  实践活动是量感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亲身参与和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量的意义和应用。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具有层次性和挑战性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量感。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制作长度单位换算表,让他们在制作过程中了解各种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面积单位的换算实践,让他们通过测量和计算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物体表面面积来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四)鼓励合作学习,促进量的交流
  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分享经验。在量感培养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教授长度单位时,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完成一项测量任务;在教授重量单位时,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物品的重量并尝试进行估算。通过合作学习,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量的理解,还能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关注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
  每个学生的量感发展水平都有所不同。因此,在量感培养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对于量感发展水平较低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对于量感发展水平较高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具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分层教学,可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进步。
  综上所述,量感是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及未来生活具有深远影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量感培养,通过结合生活情境、多媒体辅助、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等策略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建立量感。同时,教师还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这些努力,我们可以为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他们的未来发展创造更多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李红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量感培养的有效方法[J].吉林教育,2018年。
  [2]鹿爱芹,小学数学教学中“量感”的培养[J].中小学电教,2021年。
  • 【发布时间】2025/1/7 21:23:51
  • 【点击频次】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