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柏文化”教育实践探索

 

【作者】 刘建容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鼓楼幼儿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以剑阁县鼓楼幼儿园为例,深入探讨了该园以“柏文化”为核心的教育理念与实践。通过寻根溯源,聚焦柏文化的教育象征、找准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落点、定位新时代儿童的生长样态;扎根聚魂,凝炼柏文化,明确办园理念、目标、培养目标及园训等;塑形落地,生长柏文化,包括构建柏文化课程、涵养教师精神、打造共育模式;繁枝茂叶,深化柏文化,展现教育实践成果及未来发展方向。旨在为幼儿园文化建设和教育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柏文化;幼儿园教育;课程建设;家园共育
  一、寻根溯源,聚焦柏文化
  1.明晰柏文化资源的突破口
  (1)柏的外在形象。翠云廊的古柏高大挺拔且形态各异,恰似童年百样。幼儿园实施“柏姿百样”个性化教育,适时施教,顺性而育。例如“剑阁柏”树龄达2300多年,高27米,根基坚实,笔直挺拔,历经千年沧桑依旧常青常绿,枝繁叶茂,生机盎然。鼓幼娃与老师在翠柏之中行走、生活、学习、成长,根基坚实、向上生长,生命常青。
  (2)柏的内在品质。柏树通常长在山间、峭壁、悬崖等险峻地形中,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是坚韧、挺拔的生命象征。《论语·子罕》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以柏比喻人品格高尚,节操坚定,在困境中依然保持坚韧不拔的精神。
  2.找准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落点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翠云廊时指出要保护好古树名木,弘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强调让陈列在大地上的遗产成为教书育人的丰厚资源,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变迁,汲取中华文化精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总书记的指示明确了立足本土传承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也坚定了鼓楼幼儿园践行柏文化的信心与决心,使身边的古柏资源成为传承传统文化的实践落点。
  3.定位新时代儿童的生长样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3年六一儿童节强调新时代中国儿童应具备的品质,为新时代儿童成长指明了方向。翠云古柏历经千年,葱郁苍翠,蓬勃向上,充满生命力。新时代儿童应如翠柏般稳步向上、刨根问底、勇敢伸展、互助共生,绽放最美的生命样态。幼儿园致力于用柏树的品质和精神,塑造拥有坚韧顽强、勇于挑战、知恩感恩、温润善良等品质的新时代中国儿童。
  二、扎根聚魂,凝炼柏文化
  1.办园理念:趋光而行,适性生长
  “趋光而行”指学习柏树积极向上,不断前进,追光而长。宏观层面沐浴党的光辉,听党话,跟党走;中观层面向着真善美的方向不断前行;微观层面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能,遇光而行,不断向上生长,遇见更好的自己。
  “适性生长”强调顺应儿童天性,让生命回归教育本真,让教育成为儿童体验、探究、感悟的自主生长过程,呈现长新芽、展新叶、抽新枝自然而然的柏生长样态。中观层面学习柏树“木林森”精神,适应他人和环境,抱团成长;微观层面坚韧似柏,各种环境中都能顽强生长。
  2.办园目标:办一所传承柏文化的成长乐园。
  3.幼儿培养目标:向阳而生的灵慧娃。“向阳”像柏一样与光同行、蓬勃向上、勇于面对。“而生”则意味着尽力伸展,茁壮成长。“灵慧”即灵性、智慧和聪明。培养乐观向上、温暖他人、直面困境、机灵聪慧的鼓幼娃。
  4.教师培养目标:生命常青的守望者。“常青”意指终年绿色,永葆青春、永不衰败。教师要像柏一样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在师德、职业乃至生命永远常青常绿,做儿童的守望者。
  5.家长培养目标:有爱有识的护林队。在陪伴孩子的过程中,既能给予孩子充分的关爱和温暖,还能有科学育儿的远见和能力,学做“四爱”家长。
  6.园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翠云古柏根系发达,具有抗干旱、御严寒能力和顽强的生命力。人的成长和园所发展也应如此,只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
  7.园徽:抽象简化标志性建筑鼓楼,也似一棵柏树形态,代表地域文化传承和生命成长样态;“三”内涵“柏”文化下生态、生活、生命“三生”教育;从外形看似跳跃的小孩,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实施适宜的教育,使之自然自主成长;头上的半圆则代表着旭日初升、趋光向阳的幼儿和鼓幼。
  三、塑形落地,生长柏文化
  1.柏文化课程,滋养向阳而生的灵慧娃
  (1)聚焦柏文化精神,提炼课程理念
  依据《指南》《纲要》要求,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翠云廊古蜀道、古柏教育价值,提炼课程理念为“根基坚实,趋光向上,柏生灵慧”。
  (2)聚焦核心经验,精准课程目标
  构建总目标—领域目标—年龄段目标—主题目标—活动目标的五阶课程目标体系。课程总目标是成为向下扎根,内心坚定,情绪稳定,身心健康;向光而行,眼里有光,脸上有笑,积极进取;内心温暖,蓬勃向上,自然向美,志向远大的新时代中国儿童。模块目标包括以柏之品濡养品性,以柏之姿强健体魄、愉悦情绪、适应社会,以柏之美绽放生命。年龄段目标依据《指南》五大领域,梳理“柏之品、柏之姿、柏之美”三大板块年龄段目标。主题活动目标基于课程理念,遵循儿童认知规律,确定主题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
  (3)聚焦柏文化主题,构建课程体系
  以柏树年轮为模型建立柏文化课程框架,整合五大领域,构建“五三”课程内容体系。
  “柏之姿——运动课程”:包括球类运动、体育活动、体能大循环等体能活动,以及消防员、足球、国学等主题早操。
  “柏之趣——游戏课程”:涵盖班级区域游戏、馆舍游戏和户外自主游戏,让幼儿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畅享游戏之趣。
  “柏之乐——‘三生’课程”:实施“3+N”三生职业体验课程,开展种植、养殖、跑山研学、探秘自然、参与环保、走进职场、情景体验等活动,育完整儿童。
  “柏之品——德育课程”:以园本节日、传统节日为核心,构建节日德育课程体系,涵养幼儿良好品质。
  “柏之美——艺探课程”:开展古柏探究、自然、艺术活动,让幼儿感受自然美、生命美、心灵美、童年美。
  (4)创建体验馆舍和实践基地,创设“真”情景
  创建“6馆1中心”:在“向阳楼”设置科技馆、鲁班馆、陶艺馆、绘本馆、国学馆、舞美馆6个馆舍;在“翠柏楼”创设职业体验中心,开设厨房、餐厅、警局、银行等游戏区域,让孩子体验百味生活。创建“2园1区”:创建黄葛树花园、玉兰树雅园、剑阁柏养殖区,供儿童劳动实践体验。创设“真”情景:营造真氛围,在楼道、主题墙、场馆张贴标志和作品等,真实记录孩子们学习生活;创设真场景,动态设置场馆和区域,呈现生活中的真场景,带领幼儿走出幼儿园,进入大自然和大社会;投放真材料,根据游戏情况和需要,投放真实、自然材料,确保数量充足、可及可得。
  (5)探“543”课程实施模式
  坚持五大原则:坚持游戏性、适宜性、选择性、创生性、递进性“五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师幼创生活动,递进开展。
  落实四项行动:班本活动,推行兴趣生成、问题探究、多元表达、支持反馈课程开展“四步”路径,生发班本课程;项目活动,将节日自主权还给儿童,让儿童自主填写愿望、投票选择、计划筹备,生发生活体验项目课程;游戏活动,创设“三有”游戏环境,探索构建自主游戏“计划—探索—回顾—表征”深度学习“四步”模式;节日活动,开展“科技节、跑山节、体验月”等八大园本节日。
  推进三级审议:开展课程前、中、后期,教师、专家、家长针对课程目标、内容、路径进行审议,确保课程科学推进。
  (6)聚焦科学育人,实施多元评价
  教师、家长、幼儿三方评价,推行“四法”过程性评价策略。课程故事法,一柏一课程,一幼一故事;游戏故事法,一柏一历史,一幼一活动;观察记录法,一柏一成长,一幼一记录;问卷调查法,一柏一档案,一幼一画册。
  2.柏文化精神,涵养生命常青的守望者
  (1)向阳而生,涵养师德常青的守望者
  “贫瘠处扎根”:2019 年,22 名教职工来到建设中的鼓幼,齐心协力,自主择园离开普安幼儿园,集体商议建机制,自主申报建队伍,精打细算,开源节流。鼓幼人用行动诠释了积极向上、团结奋进的鼓幼精神,书写了鼓幼速度。
  (2)“向阳处生长”:党建领航生长,实施党建领航“1234”策略,坚持党建领航,与柏同行,实现党建工作与保教工作两翼齐飞,通过阵地建设强基、理论学习固本、先锋示范创优,落实学筑根基、融促发展、实抓责任、严育作风四项重点,铸就“与柏同行”党建品牌。师德历炼品性,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利用教师节和新教师入职等契机,重温誓词、承诺签名,培育职业使命感,开启职业梦想。以职业道德、教学水平、科研能力等标准,评选明星班级、团队和个人,整体提升教师队伍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教学魅力、形象魅力。
  3.逐光而行,铸就职业常青的守望者
  (1)园本培训,在学习中成长:多彩悦读,博闻强识,创设随处可读的阅读环境,开展好书推荐、读书沙龙等活动;多元学习,互学共长,立足教师实际,自主申报需求,量身定制私人课程,送培教师外出学习,邀请专家进园开展专题培训,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开展网络教研学习,营造开放、对话、思辨、共研的园本研修氛围,实施“五式六有”问题导向研修模式,提升专业能力。
  (2)五阶研训,在互助中成长:对教师进行分层次、分阶段研训培养,新苗教师“3+X”师徒结对,修好专业关;新秀教师订单式研修,修好成长关;能手教师课题研究,修好研究关;风华教师项目推进,修好成果关;红烛教师名师辐射,修好情怀关。
  (3)竞技励炼,在比赛中成长:每期开展教研周、全能赛,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提升专业技能。
  (4)课题引领,在研究中成长:开展省级、县级课题研究,加强研究针对性,要求班班有课题、人人能参与,每月撰写课程故事,一期汇报一次班本课程案例,用课题研究推动教师成长。
  (5)故事共情,在对话中成长:年末的“鼓幼故事会”上,教师们讲述“游戏案例”“课程故事”“同事智事”“家长慧事”,在对话中成长,成就幸福。
  4.和光同尘,争做生命常青的守望者
  (1)营造有爱氛围:实施慰问帮扶、生日祝福、年度体检等“十大”暖心行动,开展仪式感满满的团建活动,营造亲密、信任、支持和温暖的工作环境。
  (2)塑造雅致形象:开展“文明礼仪”“服饰搭配”等专题培训,树立团队意识。设置心理健康室和面对面谈话机制,引导教师保持积极情绪与乐观态度。
  (3)感受美好生活:鼓幼教师在工作中步履不停、躬耕不缀,生活中也不断追寻小美满,记录生活、保持热爱,拨亮自己、点燃同伴、照亮儿童。
  3.柏文化思想,打造有爱有识护林队
  构建协同融合、开放共生的“一体三维”共育模式,实施“13441”共育策略。一个理念是有爱有识的护林队;三级家委会成立园级、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模块化、小组式参与园所管理;四项课程包括智慧导向,举办家长学堂,召开家长会,开展家访和“周四家长访谈日”制度;四个社团依据家长特长,成立艺术、智囊、媒体、义工团;一套亲子陪伴课程包括家长助教、亲子运动会、亲子阅读等活动。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剑阁县鼓楼幼儿园将秉持向下扎根、趋光向上、坚韧挺拔、万古常青的“柏文化”精神。以推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达成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牢牢抓住文化、课程、科研、教师、环境、区域这六大关键要素,构建起以文化引领教育,科研优化课程、课程凸显特色、特色推动发展的纵深发展模式。让师幼在“柏文化”的熏陶下汲取智慧与力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拥有健全身体、具备创造能力、持有合作态度的新时代人才。
  参考文献:
  [1]林虹. 引领教师过幸福完满的教育生活——南京市雨花台区实验幼儿园团队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J]. 江苏教育, 2020, (86): 42-45.
  [2]许东, 刘秀霞. 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多维融入 做好中小学全环境立德树人[J]. 山东干部函授大学学报(理论学习), 2022, (08): 59-62.
  [3]陈敏倩. 把游戏的主动权还给幼儿[J]. 学前教育, 2015, (06): 45-46.
  • 【发布时间】2025/1/7 21:24:49
  • 【点击频次】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