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数字化时代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干预策略研究

 

【作者】 宋丽艳 吴 英 鄢银娇

【机构】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芦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网络成瘾问题也随之日益凸显,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学业成绩及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本文旨在探讨数字化时代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干预策略,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构建多维度的心理干预体系帮助青少年有效应对网络成瘾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网络成瘾;青少年;心理干预
  网络成瘾是指个体因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的一种心理依赖现象,表现为无法控制上网行为、忽视现实生活、出现明显的社会和心理损害。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普及为青少年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娱乐方式,但同时也带来了网络成瘾的风险。网络成瘾不仅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还可能导致学业下滑、人际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探索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帮助青少年克服网络成瘾,成为当前教育和社会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网络成瘾的原因分析
  (一)逃避现实
  青少年在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或其他生活挑战面前,可能会选择逃避现实,转而沉迷于虚拟的网络世界。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无拘束的环境,使青少年能够暂时忘却现实生活中的烦恼和压力。
  (二)寻求刺激和快感
  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活动能够迅速提供多巴胺释放的快感,满足青少年的即时满足需求。这种刺激和快感成为青少年持续上网的重要动力。
  (三)社交需求
  对于社交技能较弱的青少年来说,网络提供了一个相对容易的社交平台。他们可以通过网络与他人交流、分享生活点滴,从而满足社交需求。
  二、心理干预策略
  (一)家庭层面的干预
  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为有效干预学生网络成瘾的形成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认识到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危害,避免过度控制或放任自流。家长应以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建立平等、民主的沟通关系,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共同制定上网规则。
  2.提供情感支持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提供充足的情感支持。当孩子遇到挫折或困难时,家长应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孩子建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现在,由于社会流动大,很多家长与孩子交流少,不能很好地提供情感支持,导致学生对其情感淡漠。这对于学生网络成瘾的干预是不利的。
  3.设定屏幕时间限制
  家长应与孩子共同设定屏幕使用时间限制,平衡数字使用与其他活动。通过设定合理的时间限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二)学校层面的干预
  1.纳入课程体系
  学校应将网络安全和健康上网纳入课程体系,通过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了解网络成瘾的危害,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提供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应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帮助学生识别和管理压力,学会应对网络诱惑。通过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增强心理韧性。
  3.举办课外活动
  学校应举办多样化的课外活动,如体育运动、艺术创作、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社交和学习机会,减少他们对网络的依赖。
  (三)社会层面的干预
  1.提高公众认识
  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应通过媒体和公共活动,提高公众对网络成瘾的认识。通过宣传教育、科普讲座等方式,增强社会对网络成瘾问题的关注和理解。
  2.建立支持体系
  社区可以组织亲子活动、讲座和工作坊,增进家庭之间的交流,共同探讨和解决网络成瘾问题。同时,建立专业的心理干预机构,为网络成瘾青少年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支持。
  3.加强监管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管力度,打击不良网络信息和行为。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执法力度等方式,为青少年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网络环境。
  (四)个体层面的干预
  1.认知重构
  通过认知重构技巧,帮助青少年识别和挑战那些导致过度上网的非理性信念和思维模式。引导他们发展更健康、更现实的思维方式,减少对网络的依赖。
  2.行为干预
  制定具体的行为改变计划,包括设定合理的上网时间和内容限制。使用行为激活技术,鼓励青少年(下转第39页)(上接第40页)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如体育锻炼、兴趣爱好等,以替代上网行为。
  3.情绪调节
  教授青少年情绪调节技巧,如深呼吸、正念冥想、情绪日记等,帮助他们更好地管理和表达情绪。探讨他们上网背后的情绪需求,并寻找健康的满足方式。
  三、案例分析与讨论
  (一)案例分析
  以某农村小学为例,该校通过实施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成功帮助多名网络成瘾青少年克服了心理问题。学校与家庭、社区紧密合作,共同制定了个性化的心理干预方案。通过课堂教学、家庭教育指导、社区活动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了全方位的心理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青少年的上网时间明显减少,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也得到了显著改善。
  (二)讨论
  该案例表明,校家社协同育人模式在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中具有显著效果。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形成教育合力,能够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的心理支持。同时,该案例也提示我们,在实施心理干预时,应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需求,制定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四、结论与展望
  数字化时代网络成瘾青少年的心理干预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通过整合家庭、学校和社会资源,构建多维度的心理干预体系,我们可以有效帮助青少年克服网络成瘾问题,促进其全面发展。未来,我们应继续深化对网络成瘾问题的研究,探索更加科学、有效的心理干预策略。同时,加强家庭、学校和社会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孙鹤丹,孙远刚,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与应对策略[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年。
  [2]胡珊,范会勇,中学生网络成瘾症状、归因及教育对策探析[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5年。
  [3]刘彦,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与对策研究[D].辽宁大学,2007年。
  • 【发布时间】2025/1/7 21:27:44
  • 【点击频次】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