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培养中的运用

 

【作者】 鄢光雪

【机构】 四川省成都东部新区芦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基于素养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非连续性文本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对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中的运用,分析其对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非连续性文本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其信息提取、整合和应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阅读素养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素养;小学语文;运用;培养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成为现代公民融入社会实践中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简明、概括性强等特点,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入非连续性文本,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还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这对于学生将来成为有担当能力的社会人才无疑是最好的奠基。本文将以小学语文教学实施为例探讨非连续性文本在阅读素养培养中的运用。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与特点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概念
  非连续性文本是指围绕一个事物或主题,按照一定逻辑顺序提供多维度的阅读材料,如数据表格、图表、曲线图、图解文字、凭证单、说明书、广告、地图、清单、时刻表、目录、索引等。这些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呈现事物或主题,单独看是完整的,合在一起又必须综合地表达意义。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
  一是结构上的片段性。非连续性文本由逻辑、语感不严密的段落层次构成,没有完整的故事性,文本内容以片段形式呈现。
  二是语言简洁明了。相较于连续性文本,非连续性文本在语言上更加简洁,概括性强,能够直观地表达编者传递的基本信息。
  三是醒目易读。非连续性文本通常采用图表、图解文字等形式,使得文本内容更加醒目、易于阅读。
  四是阅读效率高。由于非连续性文本具有短、简、快的特点,读者可以迅速获取关键信息,提高阅读效率。
  五是实用性强。非连续性文本主要关注文本信息的传递,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二、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的运用现状
  (一)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
  小学语文部编版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例如,在低年级教材中,通过插图、表格等形式呈现生字词的学习;在中高年级教材中,则通过图表、图解文字等形式辅助课文内容的理解。这些非连续性文本资源为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提供了有力支持。
  (二)教学中的实践探索
  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已经开始尝试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来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他们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提取和整合能力;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非连续性文本的创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三、非连续性文本对小学生阅读素养提升的作用
  (一)激发阅读兴趣
  非连续性文本以其直观、生动的形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通过图表、图解文字等形式呈现课文内容,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从而提高其阅读积极性。
  (二)提高信息提取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通常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要求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提取关键信息。通过训练,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信息提取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整合和应用能力
  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往往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整合和分析。通过引导学生对非连续性文本中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应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拓宽认知视野
  非连续性文本涉及的内容广泛,包括科学知识、社会现象、文化生活等多个方面。通过引导学生接触和了解非连续性文本,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视野,增强其综合素质。
  四、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中的教学策略
  (一)挖掘教材资源,创编文本
  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创编。例如,可以将课文中的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制作成表格或图表;也可以将课文中的插图进行整合,制作成连环画等形式。通过创编文本,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二)整合不同课型,组合文本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课型的特点,将非连续性文本与连续性文本进行组合。例如,在阅读课中,可以将课文与非连续性文本相结合,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和分析来理解课文内容;在写作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创设生活情境,运用文本
  非连续性文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可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非连续性文本来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在学习《纸的发明》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制作一张关于纸的发展历程的时间轴;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课时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张关于宇宙天体的分类图表。
  (四)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素养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教师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例如,可以举办非连续性文本创作比赛、阅读分享会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阅读兴趣;也可以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调查社区环境、采访身边人物等,并要求学生将调查结果以非连续性文本的形式呈现出来。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在小学语文阅读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挖掘教材资源、整合不同课型、创设生活情境和开展实践活动等教学策略的运用,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非连续性文本在教学中的应用,不断探索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戴婷婷,借助非连续性文本的创建,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J].作文成功之路:小学,2016年。
  [2]王炜炜,小学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J].内蒙古教育,2016年。
  • 【发布时间】2025/1/7 21:30:35
  • 【点击频次】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