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关于美术特长生的培养策略探讨

 

【作者】 李 哲

【机构】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富裕县第一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成为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任务。本文从招生选拔、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实践活动以及心理辅导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如何系统、有效地培养美术特长生,旨在为其专业发展和未来艺术道路奠定坚实基础,提升其综合素质与艺术竞争力。
  关键词:美术特长生;培养策略;专业发展
  一、引言
  美术特长生作为具有艺术天赋和潜力的学生群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培养,不仅有助于他们在艺术领域实现自身价值,也能为社会输送优秀的艺术人才。在培养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制定个性化、全面化的培养方案。
  二、招生选拔:挖掘潜力生源
  1. 多元化测试内容
  除了传统的素描、色彩写生测试外,增加创意绘画、手工制作等项目,以考察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艺术表现力。例如,给定一个主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创意绘画创作,观察其对主题的理解、构图的独特性以及色彩运用的大胆程度等。
  进行艺术素养笔试,涵盖美术史、艺术鉴赏等基础知识,了解学生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理论储备情况,如考查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代表画家及其作品风格的了解程度。
  2. 综合评价体系
  参考学生的平时作品和获奖情况,包括在学校美术课上的作业、参加校内外美术比赛获得的奖项等,这些作品能反映学生的长期创作水平和兴趣方向。
  结合面试环节,观察学生的表达能力、对美术的热爱程度以及个人艺术追求等,全方位评估学生是否具备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潜力和发展特质。
  三、课程设置:构建专业体系
  1. 基础课程强化
  素描课程注重结构、比例、明暗关系的精准把握,通过石膏几何体、人物头像等不同阶段的写生练习,逐步提升学生的造型能力。安排长期作业和短期作业相结合,如长期的人物素描全身像训练,培养学生深入刻画的能力;短期的素描速写练习,提高学生快速捕捉对象特征的能力。
  色彩课程从色彩理论知识入手,学习色彩的三原色、三间色、色相、明度、纯度等基本概念,再进行色彩静物写生和风景写生,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冷暖对比、色调协调等表现技巧,如在不同季节的风景写生中体会色彩的变化规律。
  2. 专业拓展课程
  开设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多种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满足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例如,国画课程中学习笔墨技法、工笔与写意的表现形式,以及国画独特的构图和意境营造方法;油画课程则深入研究油画材料的特性、不同流派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如印象派、后印象派等。
  增加设计类课程,如平面设计、服装设计、室内设计等,培养学生的创意应用能力和适应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在平面设计课程中,学习标志设计、海报设计、书籍装帧等内容,让学生了解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流程,掌握相关设计软件的操作技巧。
  3. 艺术理论与鉴赏课程
  系统讲解中外美术史,从原始美术到现代艺术,让学生了解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美术发展脉络和代表作品,分析其时代背景、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例如,在学习古希腊雕塑时,探讨其与古希腊神话、哲学思想的紧密联系。
  安排艺术鉴赏课程,通过欣赏和分析经典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批评思维。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艺术展览,撰写鉴赏报告,提高学生对艺术作品的感知和理解能力,拓宽艺术视野。
  四、教学方法:激发艺术潜能
  1. 个性化教学指导
  根据每个学生的基础水平、学习进度和艺术风格特点,制定专属的教学计划。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着重加强基本功训练,从简单的线条练习、几何形体绘画开始逐步提升;对于有一定基础且风格独特的学生,鼓励其深入探索个人风格,在创作中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如在构图、色彩运用等方面提出建议,帮助其完善作品表达。
  2. 启发式教学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避免单纯的技法传授,而是通过设置问题、引导思考、启发联想等方式,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例如,在素描静物写生课上,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通过构图和光影处理来突出静物的主体和营造画面氛围,让学生自己去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标准答案。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大量优秀的艺术作品、创作过程视频等,让学生在欣赏中受到启发,汲取灵感。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交流合作。
  3. 实践与创作驱动
  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实际绘画和创作练习。定期布置主题创作任务,如以“城市的变迁”为主题进行绘画创作,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技法和知识,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独特见解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鼓励学生参加各类艺术实践活动,如校内的美术社团活动、校外的艺术写生活动、美术比赛等,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积累经验,增强自信心和创作动力。
  五、实践活动:拓展艺术视野
  1. 校内展览与交流
  定期举办校内美术作品展览,为美术特长生提供展示平台,展示他们在各个阶段的优秀作品,包括课堂作业、创作作品等。展览不仅可以让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还能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和创作热情。
  组织校内的美术交流活动,如邀请校内其他学科的师生参观美术展览,开展美术讲座和工作坊等,让更多的人了解美术特长生的创作成果和艺术魅力,营造良好的校园艺术氛围。
  2. 校外写生与考察
  安排学生到自然景区、历史文化古迹等地进行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和历史文化的底蕴,丰富创作素材和灵感来源。例如,组织学生到黄山进行写生,让学生领略黄山的奇峰怪石、云海松涛,用画笔描绘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同时也能培养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组织学生参观国内外知名的美术馆、博物馆、艺术院校等,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了解最新的艺术动态和学术前沿。如参观北京故宫博物院,欣赏古代书画、陶瓷、玉器等珍贵文物,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国外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了解当代艺术的发展趋势和创新形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国际视野。
  3. 参与社会艺术项目
  鼓励美术特长生参与社会艺术项目,如社区文化墙绘制、公益广告设计等,让学生将自己的艺术才能服务于社会,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在社区文化墙绘制过程中,学生需要根据社区的文化特色和居民需求,设计并绘制出具有教育意义和审美价值的壁画作品,这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创作能力,还提升了学生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六、心理辅导:塑造健全人格
  1. 应对压力与挫折
  美术特长生在学习和创作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压力和挫折,如专业考试的竞争压力、创作灵感的枯竭、作品得不到认可等。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应对这些问题。通过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个别辅导等方式,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压力和挫折,将其视为成长和进步的机遇,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
  2. 树立正确价值观
  注重培养美术特长生正确的艺术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他们明确艺术创作的目的和意义,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名利,更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传递正能量、推动艺术文化的发展。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益艺术活动、参观艺术家的工作室和了解艺术家的成长故事等方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艺术追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3. 培养团队合作与竞争意识
  在美术教学中,安排小组合作学习和创作项目,让学生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同时,通过组织校内的美术比赛、参加校外的艺术竞赛等活动,让学生在竞争环境中激发自己的潜力,培养竞争意识和进取精神,学会在竞争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七、结论
  美术特长生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招生选拔、完善的课程设置、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丰富的实践活动以及有效的心理辅导等多方面措施,为美术特长生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养环境,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使其在艺术道路上能够稳步前行,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为社会的艺术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 【发布时间】2025/3/14 13:17:59
  • 【点击频次】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