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

 

【作者】 王晓燕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大通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探讨了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分析传统教学模式忽视数学与生活联系的问题,阐述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包括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理解与掌握、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同时提出实施策略,涵盖教学内容、情境、活动生活化,如探索生活实例讲解知识、创造生活化情境、开展数学应用活动等,旨在提升学生学习热情,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教学策略;应用能力
  数学源于生命,服务于生命。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主要强调知识的灌输,往往忽略了数学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感到无聊,难以将学到的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情境中。因此,研究如何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重要性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出多样的趣味和应用,通过将这些内容引入教学,能够让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更加具体和形象。举个例子,当教授“百分比”这一概念时,可以结合商场的折扣促销活动,让学生们在计算折后价格的过程中,亲身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这样能够有效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热情。
  (二)促进知识理解与掌握
  通过与日常生活的结合,学生能够运用他们的生活经验来更好地领悟数学的概念与原理。例如,在解释'体积'这一概念时,可以借助装满水的容器和不同尺寸的物品,观察放入物件后水面的变化,从而使学生直观地 grasp 体积的含义,较之单纯的理论讲授,学生更容易掌握此知识。
  (三)培养学生应用能力
  数学的最终目标是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与日常生活的实际应用,教学为学生展现了如何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的问题,例如,计算家庭的水电费用、规划旅行中可能产生的路线及开支等,这种实践性学习能够有效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
  1、探索生活中的实例:教师需要敏锐地观察生活,寻找与数学相关的实际材料。在进行“统计”学习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收集班级同学的高度、体重和兴趣等信息,并加以整理和分析,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掌握统计技术,也能增强同伴之间的相互认识。比如在教你加减法的时候,可以使用超市购物的场景。学生可以想象自己手里有 20 元准备购买每本 5 元的笔记本,通过这一计算能够更好地理解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在教授孩子们如何理解均分的概念时,可以通过把一个蛋糕平分给四位小朋友的情境,让他们直观地看到每人能得到多大的份额。这样的日常实例使得抽象的数学原理变得容易掌握,从而激励孩子们对数学的好奇心,使他们意识到数学无处不在于生活。
  2、通过日常实例讲解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实际案例相结合,以便更易于理解。例如,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各类物品都有其独特的几何形状。例如,家中的冰箱呈现长方体的形状,足球则是球形,而魔方可以视作正方体。通过观察这些周围的物品,儿童能够更好地掌握各类几何形状的特点。家长在驾车带孩子外出时,可以很自然地引导孩子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关系,这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宝贵的素材。让孩子观察汽车仪表盘上的速度,记录出发和到达的时间,计算行驶的路程,这样就能直观地理解这三者之间的关联。生活中的购物体验同样能够促进孩子们掌握基础数学运算。例如,当他们需要购买文具时,如果一支铅笔的价格是 2 元,购买 5 支时总共需要多少钱,实付 50 元又得找回多少。这样的真实情境可以使孩子们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自然而然地吸收数学知识,体会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从而提升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情境生活化
  1、通过创造与生活紧密相连的情境,在课堂上进行真实场景的演示,假设在一个周末,一家人正计划举办一次亲密无间的家庭聚会。母亲和孩子一起去超市购买所需的食材,这正是一个极好的小学数学学习情境。在挑选水果时,苹果每斤 5 元,妈妈打算买 3 斤,孩子通过乘法运算\(5\times3 = 15\)元,快速算出了总价。接着来到饮料区,大瓶饮料 1.5 升售价 10 元,小瓶饮料 500 毫升售价 3 元,孩子思考着 1.5 升等于 1500 毫升,1500 毫升里有 3 个 500 毫升,也就是买 3 瓶小瓶饮料才和 1 大瓶饮料容量一样,但价格却是\(3\times3 = 9\)元,比大瓶便宜 1 元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单位换算和价格比较。回到家之后,孩子们需要把买回来的水果平分给家里的五位成员,便利用了所学的除法来计算每个人可以得到多少份。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使得数学变得生动有趣,不再仅仅是枯燥无味的数字和公式,而是成为帮助孩子解决日常问题的重要工具,促使他们领悟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乐趣所在。
  2、借助多媒体创造生活场景:通过使用图像、视频及动画等多媒体工具,构建生动的生活环境。通过多种媒体的使用,可以使学习氛围变得更加乐趣横生。例如,教师在教授时间的相关知识时,可以展示一段关于小朋友早晨起床的动画视频。在视频中,闹钟指针指向7点,孩子们开始穿衣服,洗衣服。早上7点30分,小女孩坐在桌子前吃早餐。通过这种生动的动画演示,学生们能够直观地观察到时针和分针如何移动,轻松领悟整点与半点的概念。同时,在学习人民币的兑换时,使用多媒体展示了超市购物的场景。在视频中,一个小朋友带着 20 元去购买一本售价 8 元的绘本,结账时收银员找回 12 元。同时,屏幕上适时出现 20 - 8 = 12 的算式,将抽象的人民币计算与生动的生活场景相结合,帮助孩子们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多媒体的形式,丰富的视觉、听觉以及动态效果将生活中与数学息息相关的场景生动地展示给孩子们,吸引他们的兴趣,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和学习数学的奥秘。
  (三)教学活动生活化
  1、实施数学应用活动:实施数学应用活动是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的重要方式。例如,组织一场“校园义卖”活动,参与的学生须运用他们的数学能力来应对各种实际问题。在活动准备阶段,学生们需对义卖商品进行数量清点,包括文具、图书以及手工制品等,然后再结合成本和市场需求进行合理的定价,这一过程涉及到加法、减法和价格评估等数学思维。在义卖的活动中,学生们需要迅速地计算出顾客购买商品的总金额以及应找回的零钱,这一过程帮助他们提升了基本的数学运算技巧。活动结束后,学生们需要对整个销售进行收入与支出的统计,并计算出盈利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思考如何提升下次活动的经济效益。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日常生活场景,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领略数学的魅力,并提升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
  2、安排与生活紧密相关的作业:这种类型的作业是将教学活动与日常生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掌握相关的图形知识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家中寻找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等物品,拍下照片并标记出这些物品的特点,这一做法能够有效地将抽象图形的概念与日常实物进行结合。在掌握了数据分析的相关知识后,给予学生一个任务,让他们记录一周内每天家庭的电力使用情况,并制作一个基础的统计图表,分析用电量的波动。这不仅帮助他们提升了对统计的理解,还增强了节约能源的意识。这些与生活相关的任务,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应用数学,深刻领悟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有效促进了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生活化探索。
  以生活为基础的小学数学教学是一种与学生思维发展规律和教育演进趋势相一致的教学方式。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探索将生活领域融入课程的方式和策略,充分挖掘日常生活中的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有趣且高效的数学学习氛围,使数学学习真正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为其未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25/3/14 13:20:01
  • 【点击频次】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