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作者】 张 波

【机构】 西华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一种系统化、整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构建数学知识体系、设计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力和迁移运用能力。本文首先阐述了结构化教学的定义与特征,随后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了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结构化教学,并分析其对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影响。
  目前,小学数学课堂大多依据教材内容的编排,分几个课时来进行学习,其中的知识点连接不够紧密,常常使学生感到接受到的知识孤立、零碎,缺乏完整的结构。布鲁纳强调:“不论我们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结构化教学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学习方法结构,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数学知识,促进深度学习。
  一、什么是结构化教学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是以小学数学学科知识为基础,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为依托,教师运用系统性、逻辑性的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引导学生感悟数学知识、学习方法、基本思想的内在联系,对知识进行总结与关联,从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结构化教学的特征
  (一)以学生为中心
  结构化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参与知识理解和构建的全过程。以学定教,在学生已有认知结构与思维水平的基础上组织学习活动。
  (二)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
  以核心素养为目标导向的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过程,使得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亲身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教师则并不是直接将某个知识或观念传递给学生。
  (三)以结构化知识为教学内容
  在小学数学中,知识结构包括课时知识结构、单元知识结构、跨年级或学段单元知识结构、相关领域知识结构等。[ 华艳红.以结构化方法探究小学数学单元教学[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05):7-8.
  ]在结构化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各个知识与概念的含义,还要求学生明晰不同知识之间或同一知识在不同单元之间的联系,在零散的、碎片化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并形成知识结构,以引导学生建立学科的整体构架,促进学生的知识迁移。
  (四)以学生认知结构化为教学目标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条理性很强的学科。因此,于学生而言,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掌握数学基本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在学习数学中的解题方法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时,可以发现很多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大多是由最基础的方法延伸出来的,当学生学会了基础方法后,就能够实现从解决一道题向解决一类题的思维迁移,从而举一反三。对此,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同时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自主参与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各种认知活动,体验了各项技能的应用,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升。
  三、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实施策略
  (一)立足“类”的建构,展现单元整体结构。
  教材在编排单元时已经考虑到相关“类”的集合,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应有整体论视角,教师要负责找到在教材中关联性较大的知识点,包括其中的方法和思想的连接点[ 钟旻琦.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促深度学习”的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Z1):21-22.],统整相关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例如,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中,教师可以以“分数意义理解”为核心目标,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教学,[ 林丹,翟羽佳,古德英,等.大单元结构化背景下量感的培养策略——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3,(05):28-31.]通过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等内容,强化、完善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二)聚焦知识结构,架构单元教学的知识体系。
  结构化学习致力于寻找知识之间的连接点,将碎片化的知识连成线、结成网、筑成块、构成体,让学生整体感悟学习内容、学习进程。例如,在分数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三、五、六年级的分数知识进行梳理,从分数的初步认识到分数的基本性质,再到分数的运算,形成层次性、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
  (三)关注方法结构,促进单元教学的策略迁移。
  在学生的基础认知之上,要从以整体除法,以此来全方位进行建构,从而使他们自主形成方法结构。例如,在图形面积的教学中,通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学生可以发现不同图形面积公式的共通之处,即“转化”思想。这种方法结构的形成有助于学生的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
  四、教学结构化实施案例。
  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通过“足球赛”和“蜂蜜水”两个例子,运用“相差关系”和“倍数关系”的对比,让学生对比的本质有了有效了解。在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后,又通过四个生活中的实例深入了解比和比值的含义,使学生对比的本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将两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整合,用结构化思维把知识串起来,整个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认知难点,通过铺垫设计相关练习,提高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组合图形的面积》一课,通过“给客厅铺地砖”的组合图形,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自主发现、展示汇报了多种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通过回顾和比较,学生总结了不同方法之间的联系,形成了组合图形“转化”基本图形的转化思维。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能力,还让学生深刻理解了“转化”思想。
  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通过构建知识结构、设计结构化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学习力和迁移运用能力。教师在实施结构化教学时,应立足“类”的建构、聚焦知识结构、关注方法结构,全面把握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系统化、结构化。未来的我们应当做起教学的风向标,探索和完善关于小学数学结构化教学的教学模式,为学生今后的全方面发展打好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华艳红.以结构化方法探究小学数学单元教学[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3,(05):7-8.
  [2]钟旻琦.对“小学数学单元整体结构化教学促深度学习”的思考[J].云南教育(小学教师),2022,(Z1):21-22.
  [3]林丹,翟羽佳,古德英,等.大单元结构化背景下量感的培养策略——以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23,(05):28-31.
  • 【发布时间】2025/4/18 15:39:00
  • 【点击频次】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