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语文兴趣教学的实践探索与策略创新

 

【作者】 蔡阳明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吉安镇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是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素质教育背景下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存在本质区别,其核心是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应摒弃“填鸭式”“灌输式” 的教学方式,努力营造和谐、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激趣导语
  语文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表明素质教育下的教学模式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传统的 “填鸭式”“灌输式” 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教育需求,教师应致力于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从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以爱为桥,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学生对教师的喜爱程度是影响其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当学生喜爱某位教师时,往往会更专注于该教师的课堂,对其所授学科产生浓厚兴趣;反之,若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情绪,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幅下降。因此,教师应努力成为学生喜爱和尊重的对象。
  教师的仪表和言行举止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保持整洁、美观、文雅、文明的形象,能给学生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给予学生无私的关爱,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无论是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是调皮淘气、成绩较差的学生,都应一视同仁。教师的爱心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在课堂上更加专注,与教师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对于学习困难或行为习惯不佳的学生,教师更要付出耐心和爱心。通过生活中的关心照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与温暖。例如,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等。长期以往,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尊重会转化为学习的动力,即使遇到困难也会努力克服,最终取得学习上的成功。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爱中,他就学会了自爱;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二、巧设导语,点燃课堂学习热情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课堂导入作为教学的起始环节,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导语,充分发挥其激发兴趣、引导思考的作用。
  (一)悬念导入,引发探究欲望
  悬念是一种能激活学生 “紧张与期待心情” 的教学方法。在导语设计中巧妙设置悬念,能有效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对学习内容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例如,在执教《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教师可以这样设计导语:“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北方有一个被誉为‘绿色宝库’的地方吗?那里不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秀美的自然风光,还有许多珍贵的特产和可爱的动物。今天,我们将通过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起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这样的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迫不及待地想要了解小兴安岭的具体情况,从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课堂学习中。
  (二)多媒体辅助,增强直观体验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广泛应用于课堂。它集文字、图画、动画、音响、视频等多种元素于一体,具有化繁为简、化静为动、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的优势,能有效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强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在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桂林山水的精美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仿佛置身于漓江之上,欣赏着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的美景。学生在惊叹于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时,教师适时引导:“如此美丽的景色,作者是如何用文字描绘出来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感受作者笔下的桂林山水。” 通过多媒体的直观展示,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谜语激趣,活跃课堂氛围
  在识字教学中,猜谜语是一种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教授 “告” 字时,教师可以出谜面:“一口咬掉牛尾巴”;教授 “雪” 字时,谜面为 “大雨下在横山上”。学生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学习生字,不仅加深了对字形和字义的理解,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三、丰富活动,激活课堂学习活力
  小学生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意志力薄弱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应在教学中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如游戏、讲故事、表演、竞赛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一)游戏化教学,提升学习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爱的活动之一。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 “找朋友”“编儿歌”“走迷宫”“手拉手”“爬高峰” 等游戏。例如,在教学生字和组词时,将学生分成两组,每组 8 人,分别手持不同偏旁或字的卡片,通过 “找朋友” 的方式组合成新字或词语。如 A 组学生手持 “月” 字卡片,B 组学生手持 “匈” 字卡片,组合成 “胸” 字,并说出其读音和意义。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不仅掌握了生字和词语,还培养了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二)角色扮演,深化文本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小故事,让学生分角色进行表演。例如,在学习《草船借箭》一课时,让学生分别扮演诸葛亮、周瑜、鲁肃等角色,通过表演再现课文情节。学生在表演过程中,需要深入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语言表达,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同时,角色扮演还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故事创编,培养创新思维
  故事创编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故事创编。例如,在学习《皇帝的新装》后,让学生发挥想象,创编皇帝回宫后的故事。学生通过创编故事,不仅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理解,还锻炼了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 作为语文教师,应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通过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设计多样化的导语、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等方式,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 【发布时间】2025/4/18 15:39:30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