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艺术表现素养培养的方法探究

 

【作者】 熊 勤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嘉陵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成为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目标。本文从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机会、评价激励等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方法,并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新课标;艺术表现素养;小学美术教学;培养方法
  随着(2022年版)新课标的颁布,艺术教育的核心素养被明确为“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四个方面。其中,艺术表现素养是学生通过艺术实践活动,运用艺术语言和形式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小学美术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将结合小学美术教学实践,探讨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的方法。
  一、新课标对艺术表现素养的要求
  新课标强调,艺术表现素养是指学生在艺术学习过程中,能够运用艺术语言和形式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能力。具体而言,学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一)运用艺术语言进行表达:能够运用线条、色彩、形状等基本艺术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二)掌握艺术表现技巧:通过绘画、手工、雕塑等形式,掌握一定的艺术表现技巧。
  (三)培养创新思维:鼓励学生在艺术创作中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艺术表现兴趣
  (一)生活情境的创设
  将美术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激发其艺术表现欲望。例如,在教学“我的家”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风格的家庭装饰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家的装饰特点,然后鼓励学生用绘画、剪贴等方式创作一幅描绘自己家的作品,表达对家的喜爱之情。
  (二)故事情境的创设
  利用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在教学“童话城堡”时,教师可以先讲述一个关于童话城堡的美丽故事,引导学生想象城堡的样子、里面住着什么人物等,再让学生用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心中的童话城堡表现出来,学生在故事的引导下,艺术表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三、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提升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一)示范与讲解相结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清晰、准确的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艺术表现的步骤和技巧,同时结合详细的讲解,使学生理解其中的原理和要点。例如,在教授绘画技巧时,教师先示范如何运用线条、色彩来表现物体的形状和质感,然后讲解线条的粗细、曲直以及色彩的冷暖搭配等知识,学生在观察和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和练习,逐步掌握艺术表现的方法。
  (二)欣赏与评述相结合
  引导学生欣赏优秀的美术作品,培养其审美能力,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述,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作品的感受和看法。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构图、色彩、主题等方面,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欣赏和分析美术作品。例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引导学生感受画面中色彩的强烈对比和线条的动感,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通过欣赏与评述,学生不仅提高了审美能力,也拓宽了艺术表现的思路。
  (三)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艺术表现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他们在小组中互相交流、合作完成艺术作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例如,在进行手工制作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制作,然后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经验和遇到的问题,最后合作完成一件大型的手工作品,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艺术表现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四、提供实践机会,锻炼学生艺术表现能力
  (一)课堂实践
  在美术课堂上,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实践时间,让学生通过绘画、手工、剪贴等多种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例如,在学习“有趣的面具”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并制作一个面具,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各种独特有趣的面具,锻炼了艺术表现能力。
  (二)课外实践
  组织学生参加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如美术展览、绘画比赛、手工制作活动等,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实践平台。学校可以定期举办美术作品展览,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让学生在展示自己的作品过程中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校外的绘画比赛和艺术活动,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和竞争中不断提高艺术表现水平。
  五、评价激励,增强学生艺术表现信心
  (一)多元评价主体
  在评价学生艺术表现时,采用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教师评价要注重对学生艺术表现过程和结果的全面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努力;学生自评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让学生学会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则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学习,让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和评价他人的作品。
  (二)多维度评价内容
  评价内容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学生的艺术表现技巧、创意、情感表达等方面。不仅要评价学生作品的外在形式,更要关注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创意表达。例如,在评价一幅绘画作品时,不仅要评价画面的构图、色彩、线条等技巧,还要评价学生在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鼓励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总之,在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生艺术表现素养是小学美术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运用多元教学方法、提供实践机会、评价激励等多种方法可以有效提升学生艺术表现素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艺术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艺术创作中表达自我、提升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强础。
  参考文献:
  [1]吕梦,艺术新课标视域下小学生美术素养培养路径探析[J].大众文艺,2023年。
  • 【发布时间】2025/4/18 15:40:51
  • 【点击频次】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