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体育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 凡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桥亭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针对农村小学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重技术轻应用”“重说教轻实效”等问题,结合2022年版新课标要求探索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学、练、赛”教学模式,在分析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现实困境的基础上阐述了“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理论框架与实施价值,提出了分层设置“学、练、赛”目标、设计三维度融合路径构建、建立常态化的练赛机制和创新开展体育实践等多种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的构建方法。
  关键词:农村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践研究
  2022年版新课标在“课程理念”第二条中明确提出了“落实‘教会、勤练、常赛’”的教学理念,要求一线教师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设计与实施。在全面反映课程理念、确立课程目标的核心素养培育践行的今天,作为一名农村一线体育教学的我们,如何在自担的体育教学中“落实”这一要求,成为了一个重要思考。通过近三年的教与研,我有了这样一些认知和方法的收获。
  一、农村小学体育教学的现实困境
  (一)硬件设施不足。在我们教学调研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农村小学仅有1个操场,体育器材更新周期长,很多易耗器材得不到及时补充,单双杠没有很好维护。
  (二)课程实施异化。体育课常被挤占为文化课或自由活动,即使上课,缺乏系统性教学,放羊式模式较常态。
  (三)教学方法单一。很大一部分课堂仍存在“哨子+口令”式的传统教学做法,新知教学缺乏情境创设,学生主体性不能随着流程展开而得到及时激发。
  二、“学、练、赛”一体化教学的理论框架与实施价值
  (一)概念内涵
  “学、练、赛”一体化教学源自新课标“课程理念”中的“落实‘教会、勤练、常赛’”一言,其教学实施需在遵循“认知→巩固→应用”学习逻辑的基础上构建“技能学习—情境练习—实战比赛”的闭环体系。在研究中我发现,该教学有多方面的理论支撑,首先体现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运动技能形成规律理论上,其次就是核心素养导向理念。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在促进学生运动技能形成上就体现为泛化阶段(模仿学习)→分化阶段(重复练习)→巩固阶段(比赛应用)的三阶段递进,这样的实施进阶显然对学生发展有着很强的促进作用,而且也很好地契合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体育品德”三维目标的核心素养导向实施要求。
  (二)实施价值
  1.激发兴趣。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在遵循运动技能培养规律的同时也丰富了体育课堂趣味,特别是丰富的比赛竞争满足了小学生“好动”“好胜”需求,促进了他们课堂参与的动力生成。
  2.提升技能。实施“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其中的结构化练习能很好地促进动作自动化,提升了学生运动技能。
  3.培养品格。“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带来了丰富的合作学习和比赛竞争机会,让小学生在看到集体力量强大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团队协作意识、规则意识与正当竞争意识的形成。
  三、小学体育“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的构建方法
  (一)分层设置“学、练、赛”目标
  目标是模式实施的追求。加强分层递进设计更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培养和自信的增强。落实到实践中,可:






  (二)设计三维度融合路径构建
  利用此路径构建“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是我这几年探索的最大所得。具体操作就是在课堂教学展开前,设计结构化、情境化、分层化三维度融合路径,使其精准地护航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所谓结构化学习,就是遵循运动能力形成发展规律将技术动作分解为符合学生接受的学习模块,例将三步上篮分解为“拍球-跨步-投篮”的细化三环节,以助力学生减小学、练难度。而情境化,就是将教、练处于情境中进行,创设乡土运动场景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增强他们迁移能力,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将其类比为“刺猬滚山坡”、利用田埂开展平衡训练,用竹竿制作跨栏架等创新实践。分层化就是针对农村学生个体差异过大而采取的一种针对性施教的方法。
  (三)建立常态化的练赛机制
  秉持“大体育”教学观,坚持课内外结合,让体育实践在学校、家庭、社区得到有效的常态化开展。
  1.练赛结合,以赛促练。作为一线教师应建立“课课赛-周周赛-月月展”竞赛机制,把学、练、赛有机结合。如每节课设置5分钟的小组挑战赛,练习环节设置双人比赛。课堂“赛”多一点,学生竞争意识就有更多满足机会。而且,在这样的实践中学生体育自信更可以得到有效培养。
  2.利用好大课间。坚持日均两小时锻炼时间的育人机制,特别抓好利用大课间,让“练”有更多平台。
  3.争取家校协同携手。联合家庭、社区开展“三教结合”下的体育运动模式。每月或每季举办“农耕运动会”,设计“家庭运动打卡表”记录农忙间歇锻炼情况。同时邀请家长参与“亲子农耕趣味赛”等。
  (四)创新开展体育实践
  结合农村实际开展乡村背景下的“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更有利于促进学生主体性发挥,如引导学生将器材进行生活化改造,利用矿泉水瓶装沙作运动标志物、利用废旧轮胎改造为跳马器械等。这些器材改造的实践既丰富了教学资源和解决了器材不足问题,还提升了学生体育兴趣,培养了创新能力。作了对器材改造创新外还可对体育学习方式、比赛方式进行创新。
  综上,注重“学、练、赛”一体化教学不仅是落实新课标的有效方式也是教师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在全面推进学、练、赛”一体化教学实施模式中一定要做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整体设计“学、练、赛”三维一体的实践模式,助力学生体育素养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王春成.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路径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21(09).
  • 【发布时间】2025/4/18 15:42:45
  • 【点击频次】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