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作者】 符修华

【机构】 海南省东方市广坝农场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本文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有效策略。通过分析“双减”政策的内涵和意义,阐述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如作业量过大、形式单一、缺乏针对性等。基于对小学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发展需求的研究,提出了优化作业设计的具体策略,包括控制作业量、丰富作业形式、注重分层设计、加强作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融入趣味性元素等。同时,强调作业评价的重要性,提出了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通过实际案例分析,验证了优化作业设计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双减;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策略
  一、引言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背景下,“双减”政策的出台引起了广泛关注。“双减”即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其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学生巩固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诸多问题,难以满足“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双减”背景下,对小学数学作业进行优化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双减”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一)“双减”政策的内涵
  “双减”政策主要聚焦于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在作业方面,要求减少作业总量,提高作业质量,避免机械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休息、阅读、运动和兴趣培养。同时,强调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双减”政策的意义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睡眠和休息时间,视力下降、体质减弱等问题日益突出。“双减”政策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参加兴趣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双减”政策鼓励学校和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通过优化作业设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双减”政策的实施有助于规范校外培训市场,遏制教育商业化和应试化倾向,减轻家长的经济负担和教育焦虑。同时,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推动教育回归本质,构建教育良好生态。
  三、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量过大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一些教师认为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成绩,因此布置的作业量往往过多。学生每天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作业,不仅影响了学生的休息和娱乐时间,也导致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作业形式单一
  目前,小学数学作业形式主要以书面作业为主,如做练习题、抄写字词、解答应用题等。这种单一的作业形式缺乏趣味性和多样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同时,也无法全面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如实践能力、操作能力、思维能力等。
  (三)作业缺乏针对性
  教师在布置作业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统一的作业内容和要求,导致一些学习困难的学生难以完成作业,而学习优秀的学生又觉得作业缺乏挑战性,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这种缺乏针对性的作业设计,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四)作业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
  小学数学作业大多局限于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不紧密。学生在完成作业时,只是机械地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无法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导致学生对数学的实用性认识不足,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五)作业评价方式单一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评价主要以教师批改为主,评价方式单一,注重对学生答案的对错进行判断,而忽视了对学生作业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评价。同时,评价结果也往往以分数或等级的形式呈现,缺乏对学生的鼓励和指导,无法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四、“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策略
  (一)控制作业量
  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合理控制小学数学作业量。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选择作业题目,避免布置过多的重复性作业。一般来说,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家庭作业每天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灵活调整作业量,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又能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二)丰富作业形式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应多样化。除了传统的书面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实践作业、操作作业、探究作业、阅读作业等。例如,在学习图形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回家用积木搭建各种立体图形,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和理解;在学习统计知识时,可以让学生调查班级同学的身高、体重等数据,并制作成统计图;在学习数学文化时,可以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书籍或文章,撰写读后感等。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让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注重分层设计
  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小学数学作业应进行分层设计。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等方面,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如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基础层的作业主要是巩固课堂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合学习困难的学生;提高层的作业在基础层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适合学习中等的学生;拓展层的作业则具有较高的难度和挑战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适合学习优秀的学生。通过分层设计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完成作业,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四)加强作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应加强作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题目,如让学生计算家庭每月的水电费、购物时的折扣问题、出行时的路程和时间问题等。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融入趣味性元素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在作业设计中可以融入一些趣味性元素。例如,设计一些数学游戏、数学谜题、数学故事等作业形式,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比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可以设计乘法口诀接龙游戏;在学习数字规律时,可以设计数字谜题让学生解答;在学习数学历史时,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让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故事。通过这些趣味性元素的融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六)注重作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
  在“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思维。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作业和开放性作业,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方式,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可以让学生通过测量、剪拼、折拼等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度数;在学习应用题时,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五、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
  (一)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传统的作业评价主要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而忽视了学生的作业过程。在“双减”背景下,应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学生的作业情况。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作业过程中的表现,如学习态度、参与度、思维过程等;终结性评价则主要关注学生的作业结果,如答案的正确性、完整性等。通过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和不足,给予学生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二)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
  为了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作用,应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给予学生指导和建议;学生自评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促进自我成长;学生互评可以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习他人的优点,发现自己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评价能力。例如,在完成小组作业后,让学生先进行自评,然后小组内成员进行互评,最后教师进行综合评价。
  (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在作业评价中,应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主要以分数或等级的形式呈现学生的作业成绩,具有客观性和可比性;定性评价则主要以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如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创新点等进行评价,能够更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
  六、实际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选取某小学的一个班级进行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的实践研究。该班级共有学生40人,在实施作业优化设计前,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作业情况分析,发现学生存在作业量过大、作业形式单一、缺乏学习兴趣等问题。
  (二)实施过程
  控制作业量: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合理控制作业量,每天布置的书面作业确保学生能够在60分钟内完成。同时,减少重复性作业,注重作业的质量。
  丰富作业形式:设计了多样化的作业形式,如实践作业、操作作业、探究作业、阅读作业等。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让学生回家模拟购物活动,用人民币进行交易;在学习图形的运动时,让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图形;在学习数学故事时,让学生阅读相关的数学故事书,并进行分享。
  注重分层设计:将学生分为基础层、提高层和拓展层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和类型的作业。基础层的学生主要完成一些基础的练习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层的学生在完成基础作业的基础上,增加一些综合性的题目,提高知识的运用能力;拓展层的学生则进行一些探究性和开放性的作业,培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加强作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设计了一些与生活实际相关的作业题目,如让学生计算家庭每月的水电费、制定家庭旅游计划等。通过这些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融入趣味性元素:在作业设计中融入了一些趣味性元素,如数学游戏、数学谜题等。例如,在学习乘法口诀时,设计了乘法口诀大比拼游戏;在学习数字规律时,设计了数字推理谜题。
  采用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不仅关注答案的对错,还注重对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和创新点进行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学习和成长。
  (三)实施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研究,该班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学生的作业负担明显减轻,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得到了提高,课堂参与度也有所增加。同时,学生的数学成绩也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思维方面表现突出。此外,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中。
  七、结论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优化设计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控制作业量、丰富作业形式、注重分层设计、加强作业与生活实际的联系、融入趣味性元素等策略,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同时,多元化的作业评价方式能够更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反馈和指导。在今后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作业优化设计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和学生的发展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数学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2021-07-24.
  [2]李星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与管理,2020(14):34-36.
  [3]朱立明,胡洪强,马云鹏.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9(07):74-78.
  [4]陈清容,林艺芳,陈昭亮.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路径[J].教学与管理,2022(17):39-41.
  [5]汤卫红.走向“完整育人”:作业设计的新视域[J].江苏教育研究,2020(Z5):34-38.
  [6]李培芳,孙朝仁.小学数学作业设计:转型与突破[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20(03):4-9.

  • 【发布时间】2025/4/18 15:49:08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