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论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 结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 杨红琼

【机构】 四川省中江县城东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本文主要探讨在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与方法。通过分析大单元教学的特点和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的重要性,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策略,包括单元主题整合、阅读与写作任务设计、读写评价机制等,旨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读写能力。
  关键词:大单元视角;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部分。对于高段学生来说,提高读写能力对于其语文综合素养的发展具有关键作用。大单元教学理念的提出为读写结合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二、大单元教学的特点
  (一)系统性
  大单元教学打破了传统单篇教学的孤立性,将多个相关的教学内容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使知识呈现出系统性和连贯性。
  (二)主题性
  围绕一个明确的主题展开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具聚焦性和深度,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综合性
  融合了听、说、读、写等多种语文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的重要性
  (一)相互促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积累语言素材、学习写作技巧和方法;写作则是阅读的升华,能够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提升语文素养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三)适应现实需求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语言文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的策略
  (一)以主题为引领,整合单元教学内容
  选择具有时代性、人文性和趣味性的主题,如“传统文化”“自然奥秘”等。围绕主题整合相关的课文、阅读材料和写作训练,使学生在一个大的主题语境中进行读写学习。
  (二)设计多样化的阅读与写作任务
  1.阅读任务
  (1)预读任务:在学习单元内容之前,布置一些与主题相关的预读材料,让学生提出问题和猜想,激发阅读兴趣。
  (2)精读任务: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色、写作手法等,培养阅读分析能力。
  (3)拓展阅读任务:推荐相关的课外书籍或文章,拓宽阅读视野。
  2.写作任务
  (1)模仿写作:让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风格、结构进行写作练习。
  (2)创意写作:根据阅读材料的主题或情节进行改编、续写、扩写等,培养创造力。
  (3)实用写作:如写读后感、书评、调查报告等,提高实际写作能力。
  (三)注重读写方法的指导
  1.阅读方法
  (1)教给学生快速阅读、精读、略读等不同的阅读方法,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方法。
  (2)引导学生学会做读书笔记,如摘抄好词好句、写批注、概括主要内容等。
  2.写作方法
  (1)从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组织结构到语言表达,进行全面的写作指导。
  (2)通过范文赏析、病文修改等方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写作方法的运用。
  (四)开展读写交流活动
  1.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和写作作品,互相交流和评价。
  2.读写展示
  举办读写成果展示活动,如手抄报展览、作文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读写积极性。
  (五)建立科学的读写评价机制
  1.评价主体多元化
  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反馈作用。
  2.评价内容全面化
  不仅评价学生的读写成果,还要关注他们在读写过程中的态度、方法和习惯。
  3.评价方式多样化
  采用书面评价、口头评价、等级评价、评语评价等多种方式相结合。
  五、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法
  (一)比较阅读与对比写作选取同一主题但风格、体裁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分析其异同,然后进行对比写作,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写作技巧。
  (二)读写迁移法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文中可迁移的写作知识点,如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及时进行写作练习,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情境创设法
  通过创设生动的情境,如角色扮演、多媒体展示等,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阅读和写作的乐趣,提高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读写一体化教学法
  将阅读和写作教学有机融合,以读带写,以写促读。例如,在阅读教学后,让学生根据阅读内容进行仿写、改写或创作,使读写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六、大单元视角下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的方法
  (一)比较阅读与对比写作
  比较阅读是一种通过对多篇相关文本的对比分析,深入理解文本特点和写作技巧的阅读方法。在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中,选取同一主题但风格、体裁不同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具有显著的效果。
  例如,当主题为“人物描写”时,可以选择一篇以生动的细节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记叙文,以及一篇通过简洁的语言和典型事例展现人物性格的传记。让学生对比这两篇文章在人物描写方法、语言风格、篇章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在分析过程中,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不同写作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随后,进行对比写作训练。可以给定一个特定的人物,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分别采用两种不同的风格进行写作。这样的训练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会根据表达需要灵活选择写作手法,同时提升写作技巧的运用能力。
  (二)读写迁移法
  阅读教学不仅是理解文本内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从中汲取写作的养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文中可迁移的写作知识点。?
  比如,在学习描写景物的文章时,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如何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形象;在叙事类文章中,让学生体会作者如何通过设置悬念、运用倒叙等手法增强文章的吸引力。
  当学生总结出这些写作知识点后,及时安排相应的写作练习。可以给定一个具体的写作场景,如“春天的公园”,要求学生运用刚刚学到的修辞手法进行描写。通过这样的读写迁移,实现从阅读到写作的知识转化,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和运用所学的写作技巧。
  (三)情境创设法
  情境创设法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具体的学习环境,使其更加直观地感受阅读和写作的魅力。
  角色扮演是一种有效的情境创设方式。对于一些故事性较强的文本,可以让学生分组扮演其中的角色,通过表演深入理解人物的情感、语言和行为,从而更好地把握文本内涵。表演结束后,要求学生以角色的视角进行写作,描述自己在故事中的经历和感受。
  多媒体展示也是常用的手段之一。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展现与阅读和写作主题相关的场景和内容。比如,在学习关于自然风光的文章时,播放美丽的风景视频,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的冲击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然后进行写作练习。
  情境创设法能够极大地提高学生读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升读写能力。
  (四)读写一体化教学法
  读写一体化教学法强调将阅读和写作视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章的结构、思路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组织材料、展开论述的。然后,让学生模仿这种结构进行写作练习。例如,学习了总分总的结构,就让学生以“我最喜爱的季节”为主题,按照总分总的结构进行写作。
  阅读教学结束后,还可以安排仿写、改写或创作等活动。仿写可以是对优美语句、段落的模仿;改写则是让学生对故事的结局或情节进行重新创作;创作则是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启发下,独立完成一篇与主题相关的作文。
  大单元视角下的小学语文高段读写结合教学是一种创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通过合理的策略和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提高他们的读写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完善,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开辟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王荣生.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M].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
  [2]温儒敏.温儒敏论语文教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20.
  [3]郭家海.大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4]黄厚江.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5]叶黎明.写作教学内容新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2.
  [6]管建刚.我的作文教学革命[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

  • 【发布时间】2025/6/6 16:03:04
  • 【点击频次】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