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研究
——以具体知识板块教学为例
摘 要:本文旨在探讨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对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与可行路径。通过以具体知识板块教学为例,分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借助信息技术的力量,如多媒体、在线学习平台、教育软件等,在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等知识板块中培育学生的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研究提出了一系列融合路径,包括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开展探究式学习、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等,为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信息技术;知识板块;融合路径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核心素养的培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逻辑思维、抽象能力等核心素养的发展起着奠基作用。同时,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教育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教学,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与具体知识板块的要求
(一)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
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模型思想、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这些素养贯穿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个知识板块,是学生全面发展数学能力的关键要素。
(二)具体知识板块的核心素养要求
1.数与代数
在数与代数知识板块,如整数、小数、分数的教学中,着重培育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学生需要理解数字的意义、数量关系,掌握数的运算规则,能够运用符号进行数学表达和推理。
2.图形与几何
对于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像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图形的教学,核心素养要求侧重于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学生要能够认识图形的特征,进行图形的变换操作,通过直观图形理解几何概念和定理,并进行简单的几何证明。
二、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形式与优势
(一)应用形式
1.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师可以制作包含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多种元素的多媒体课件。例如,在讲解分数概念时,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将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直观地展示分数的意义。
2.教育软件
如几何画板等教育软件,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非常实用。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图形的变化过程,如三角形内角和的验证,通过改变三角形的形状,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内角和始终保持180°。
(二)优势
1.增强学习趣味性
信息技术的多媒体特性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视听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2.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快速呈现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练习和反馈,节省教学时间,同时也便于学生快速获取知识。
3.支持个性化学习
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和教育软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和速度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也能针对学生的差异进行个别辅导。
三、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小学数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路径
(一)以数与代数知识板块为例
1.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培育数感
在教学整数的认识时,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整数场景,如超市里的商品价格标签、公交车的线路编号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整数的实际意义,从而培育数感。
2.运用教育软件进行运算练习,提高运算能力
利用数学运算类教育软件,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运算练习题目。软件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自动调整难度,还能及时给出反馈和错误分析,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以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为例
1.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建立空间观念
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多媒体课件可以从不同角度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结构,还可以通过动画演示其展开和折叠过程,让学生直观地建立空间观念。
2.运用几何画板进行动态探究,提升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在探究三角形的全等条件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动态调整三角形的边和角,让学生观察在不同条件下三角形是否全等。这种动态探究过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同时通过对探究结果的分析,也能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
(三)个性化学习路径支持核心素养发展
1.利用学习分析系统
通过学习分析系统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如学习时长、答题正确率等。教师根据这些数据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建议,帮助学生在自己的薄弱环节提升核心素养。
2.分层教学资源推送
根据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水平将学生分层,然后通过信息技术向不同层次的学生推送适合的学习资源。例如,对于核心素养发展较好的学生推送拓展性学习资源,对于需要提高的学生推送基础知识巩固和专项训练资源。
四、实践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选取某小学数学教师在数与代数知识板块中进行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案例,以及在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案例。
(二)融合过程
1.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
教师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了购物的生活情境,展示了不同商品的价格(小数形式),然后引导学生提出小数加法和减法的问题。接着,让学生使用数学运算软件进行小数加法和减法的练习,软件实时反馈学生的答题情况。最后,通过在线平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小数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学生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
2.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教学中
教师运用几何画板动态展示了平行四边形通过割补转化为长方形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然后,教师布置了在几何画板上自主探究改变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对面积影响的任务,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提升了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
(三)结果分析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通过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测试成绩的分析发现,学生在数与代数知识板块中的数感、运算能力和符号意识,以及在图形与几何知识板块中的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和推理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课堂参与度更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的理论与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5(01).
[3]曹培英.跨越断层,走出误区:“数学课程标准”核心词的实践解读之七——运算能力[J].小学数学教师,2014(04).
- 【发布时间】2025/6/6 16:13:24
- 【点击频次】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