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

 

【作者】 朱宏林

【机构】 四川省开江县回龙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近年来教育进行了教学改革,探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其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表现比较明显,具有非常好的效果。文章首先探讨了分层教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价值,接着讨论了分层教学策略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这些策略如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文章最后提出了实施分层教学的挑战和建议,旨在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数学课堂;分层教学;策略探讨
  分层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充分掌握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之上,将学生按照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及潜能进行分层,以便依据各个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而实施不同的教学策略,从而开展针对性教学,以促进学生在分层教学和互动交流中取得最大的进步。初中数学教师要改变过去的教育理念,对数学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将分层教学模式合理引入数学教学过程中,帮助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基于此,本文从分层教学的意义出发,提出行之有效的运用策略,旨在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质量。
  一、对分层教学法的概述
  分层教学法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的教学模式。它强调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适应性,在班组教学内采用分层提高的方式,让学优生学得更好,让学困生紧跟步伐,从而实现班级学习效果的整体提升。总结来看,分层教学法是在学生知识基础、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下,教师有针对性地实施分层教学,从而达到不同层次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由此可见,分层教学法不仅对学生进行分层,同时还对教学目标、课堂问题、活动组织以及作业设计等教学活动进行分层,以保证整个教学的最优化。所以,分层教学法有利于学生高效完成学习任务,也有利于教师高效组织教学活动,使得全体学生都能在知识基础和能力方面得到同步提高。
  二、初中数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意义
  (一)有利于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身心快速发展时期,学生在数学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分层教学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有针对性地设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可以通过降低难度、加强练习巩固基础;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拓展深度、提供探究机会,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进步与发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提升学生学习成绩及效率的关键。学生只有对所学内容充满兴趣,才能主动发挥学习潜力,合理规划及利用时间,最大限度地配合教师的教学工作。初中数学采用分层教学时,教师可按学生发展需求设计分层问题或具体的实践任务,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加强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协作,激发其学习兴趣。
  三、初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注重科学诊断,合理分层
  开展分层教学,首先要做好学情诊断,全面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学习特点等,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分层。教师要突破简单按照学习成绩分层的做法,综合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学习风格、学科兴趣等因素,利用多元化的诊断工具,如测验、问卷、谈话等,力求客观、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实际学情,进而结合教学内容,科学设置分层标准。分层不应是固定不变的,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变化进行动态调整,切实做到因材施教、动态管理。
  (二)教学目标分层,凸显教学的针对性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常常体现在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组织等方面。教学目标的确定需要教师深入研究和分析课本教材,将数学概念、公式、例题等知识转化为一个个的小任务,进而将复杂的数学知识结构化多为少、化整为单,从而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率,高效达成教学目标。所以,在应用分层教学法组织初中数学教学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分层设计。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因为备课是教学目标分层的关键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应吃透教材、大纲,因材施教,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楚哪些属于学生学习的共同目标,哪些属于个别学生的学习目标,并将它们筛选出来,方便在课堂上强化,保证教学目标层层递进,逐层突破。总的来说,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为学生设计不同的目标,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定制学习目标,促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高效完成目标,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
  (三)评价分层,提升教学效率
  在初中数学的日常教学中,构建一个与学生不同学习基础相适配的学习评价机制,是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一环。对于学优生而言,他们已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展现出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探索欲望。教师在此类学生的评价中,应侧重于激励与引导,鼓励他们勇于挑战自我,深入探索数学领域的未知边界,不断拓宽知识视野,提升思维深度与广度。通过设定高标准的学习目标与挑战任务,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使他们在数学领域实现更大的飞跃。而对于那些在数学学习上暂时遇到困难的学生,教师的评价机制则需更加细腻与包容。这类学生往往更需要教师的关注与理解,教师应深入他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细心观察,及时发现并诊断他们在学习中的困惑与问题。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应以鼓励为主,耐心指导,帮助他们认识并克服自身的不足,逐步建立起数学学习的信心与兴趣。通过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分层教学策略,为这些学生量身定制学习计划,让他们在适合自己的节奏中稳步前进,逐步缩小与他人的差距。
  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因材施教模式,要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价值,还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实践。在科学诊断的基础上实施合理分层,做好差异化的教学设计,突出师生、生生互动,完善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教师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特点,摸索行之有效的分层教学策略,努力实现分层教学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不断推进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走向更加科学化、精细化、高效化的发展轨道,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有樟.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基础教育论坛,2023(21):15-16.
  [2]郜金凤.分层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数理天地(初中版),2023(09):62-64

  • 【发布时间】2025/6/6 16:17:03
  • 【点击频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