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问题导向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践

 

【作者】 童利华

【机构】 四川省广安实验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问题导向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本文结合初中人教版物理教材探讨了问题导向法在物理教学中的有效实践策略。实践案例表明,问题导向法能够有效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问题导向法;初中物理;教学实践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其教学不仅需要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问题导向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作为一种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初中阶段是学生接触物理学科的起始阶段,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在此阶段形成。因此,将问题导向法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实际,为问题导向法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一、问题导向法的内涵与优势
  问题导向法是一种以问题为起点,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引导的教学方法。其核心在于通过提出具有启发性、挑战性和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从而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和提升素养。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问题导向法具有以下优势:
  (一)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提出贴近生活实际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自主查阅资料、设计实验、分析数据,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三)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增强合作意识。问题导向法通常需要学生分组合作,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二、问题导向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是问题导向法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生活实例、实验演示、故事讲述等方式,引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例如,在学习“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的现象,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这种贴近生活的情境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
  (二)设计合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问题的设计是问题导向法的关键。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具有启发性、层次性和开放性的问题。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但又不能过于复杂,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
  1.为什么物体在水中会漂浮或下沉?
  2.物体的浮沉与哪些因素有关?
  3.如何通过实验验证你的猜想?
  这些问题从简单到复杂,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浮力的规律。
  (三)引导学生探究,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问题导向法中,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假设,并通过实验或查阅资料来验证。例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然后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从而验证假设。这种自主探究的过程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组织合作学习,促进知识共享
  合作学习是问题导向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围绕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和探究。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启发、补充和完善,共同解决问题。例如,在学习“电功率”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电器的电功率,并分析不同电器的耗电情况。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电功率的概念,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科学交流能力。
  (五)及时反馈评价,巩固学习效果
  及时反馈和评价是问题导向法的重要环节。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评价方式可以多样化,包括课堂提问、小组汇报、实验报告等。例如,在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小组汇报,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其他小组的汇报进行评价和提问。这种多样化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表达能力。
  三、以“光的折射”教学为例
  在人教版八年级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实施问题导向法: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插入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向上弯折的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二)设计合理问题。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什么变化?”“光的折射与哪些因素有关?”
  (三)引导学生探究。教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通过改变光的入射角度和介质,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并记录数据。
  (四)组织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互相讨论和交流实验结果,共同总结光的折射规律。
  (五)反馈评价。教师组织小组汇报实验过程和结果,并对学生的汇报进行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综上,问题导向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合理问题、引导学生探究、组织合作学习和及时反馈评价,教师能够有效激发兴趣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实践案例表明,问题导向法能够显著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应不断探索和创新问题导向法的应用策略,以更好地适应教育改革要求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贤勇,基于问题导向的深度学习教学设计——以学习“导体的电阻”为例[J].物理教师,2022年。
  [2]周祎,以问题为导向构建物理模型的过程——“自由落体运动”教学设计[J].物理教学,2018年。
  • 【发布时间】2025/6/6 16:17:55
  • 【点击频次】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