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方法探索

 

【作者】 梁志豪

【机构】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临泉分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音乐欣赏是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通过欣赏教学能有效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今天,高中音乐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欣赏作为一种音乐教学的重要手段也就在教学中占据了不可忽视的地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投入,在日常学习中积累知识,利用针对式欣赏教学的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能听得懂音乐的人,做音乐的“主人”。
  关键词:高中音乐;音乐教育;音乐欣赏;教学方法;措施;探索 
  当前,在高中音乐教育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存在着种种问题,不少音乐工作者对此进行了讨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以及大量音乐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新的《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音乐欣赏课在高中音乐教育中的地位才得以确定,并得以重视。笔者通过对高中音乐欣赏课的现状以及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初步的建议和措施,供从事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的教师参考。
  一、引导学生成为欣赏的主体
  现在的课堂已经不是“老师教,学生学;老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而是注重于师生间的互动。特别是在高中教育上,面对一群已经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并且有自己观点的高中生,他们刚升入高中,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具体我门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
  (一)“听”
  在对一个作品了解之前,“听”是关键的一步。老师可以利用预先提问法提出问题,例如,这部作品的速度怎么样?它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绪?听后有什么感觉?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使学生能全神贯注地听,思维变得积极主动。
  (二)“唱”
  音乐欣赏是以听为主的,但是唱主题也是欣赏作品中必要的阶段。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引导学生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作品的主题形象,把学生的自主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例如,《音乐鉴赏》第一章的第一节《音乐人生》,欣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中的《草原放牧》,学生在听完一遍后对这段音乐的第一主题印象较为深刻,那么就可以指导学生哼唱这一主旋律,帮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
  (三)“想”
  “想”是指在欣赏作品的是后所产生的联想和想象。这也是音乐欣赏中不可缺少的一步。通过音乐欣赏过程中“想”的参与,能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拓展视野,这也是我们欣赏教学的最终目的。例如,第一节中的歌曲《长江之歌》,学生对这首歌已经教为熟悉,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在欣赏时闭上双眼,用心聆听,并且展开想象,这样就培养了学生想象的广阔性、新颖性和创造性。
  (四)“说”
  从音乐欣赏的心理分析理论上来说,音乐欣赏的理性认识并不是表现在欣赏者对乐曲做出的某种抽象之结论上面,而是表现在把这种理性认识融注于对乐曲的音响感知、情感体验和联想想象之中,使得这些心理要素在理性认识的指导下,达到更深更高级的阶段。一堂课上既要有老师的讲解,也要有给学生发挥的时间,这样,课堂才能活跃起来。
  那么通过上面所述的让学生在“听”、“唱”、“想”、“说”四个方面的参与,目的就是使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主动地投入到音乐欣赏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引导学生欣赏音乐的同时,慢慢地在培养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二、因人而宜,展开教学
  面对不同的学生,音乐欣赏课也应采取不同的教法,应针对你的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适应的教材,探索适应于其心理、生理及年龄特点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你的欣赏课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高中一年级的学生,由于刚从初中进入高中,心理变化不大,但对新的环境和生活又充满了好奇,而且,属于比较好动的年龄段,在安排课程内容时,可以选择一些有形象和具有动感的作品,比如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等。另外,由于高一的学生还具有初中时期的幼稚心理特点,还可以适当的选择如《天鹅湖》、《动物狂欢节》等适合较小年龄层次欣赏的作品。
  针对学生基础差异可以采取分层教学法,一是采取认知分层:针对学生音乐基础差异,将教学内容分为基础层(音乐元素感知)、提升层(风格与情感分析)和拓展层(文化背景与创作实践)。例如,对基础薄弱的学生侧重旋律、节奏的听辨训练;对能力较强的学生引导分析曲式结构或尝试即兴创作。二是采取兴趣分层:结合学生偏好设计多元教学内容。例如:对于流行音乐爱好者:通过对比流行歌曲与经典作品(如《梁祝》与周杰伦《青花瓷》)的旋律共性,过渡到传统音乐赏析;对于视觉敏感型学生:运用多媒体展示音乐与影视、绘画的关联(如《动物狂欢节》配动画)。
  三、充分利用先进的教学用具
  当今的时代是高科技的信息时代,在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应该充分的利用一些先进的教学工具,让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的了解音乐、理解音乐、欣赏音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成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校教学条件的逐步改善,电化教学手段将逐渐被引入到音乐欣赏课课堂,尤其是录象机、影碟机及多媒体电脑的使用,将为音乐欣赏教学提供更大的教学空间。以往的音乐欣赏课,都是单一的知识灌输和听觉赏析,但运用多媒体进行音乐欣赏课教学,可以使学生从多个方面,多角度的来欣赏音乐,如:我们可以利用电脑课件的形式,让学生从文字和图片上了解所要欣赏的作品的有关知识;可以利用影碟机播放一些与音乐作品向联系的图象、画面或影视短片;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并利用录象机自己拍摄一些短片来进行评比。如此以来,音乐欣赏课将不再是一门单调的听觉艺术课,它将把听觉、视觉、有机的联合在一起,形成一门全方位的综合艺术课。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够更好的欣赏音乐,并激发学生学习音乐欣赏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听觉与视觉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据科学研究,在人们获得信息,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视觉占83%,听觉占11%,嗅觉占3.5%触觉占1.5%,味觉占1%”。视觉和听觉在人们获取的信息量中占了94%。同时,“有关注意力的研究表明,人们在学习中,使用视觉媒体,注意力集中的比例为81.7%,使用听觉媒体则为54.6%”由此可见,在我们的学习中,视觉与听觉的重要作用。而在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恰恰是把听觉与视觉结合在一起,必将大大满足学生在视听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扩大教师的教学成果。
  综上所述,音乐欣赏是音乐教育中不可取代的组成部分,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就要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具体知识的教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把学生带入到音乐欣赏的具体意境中,体会音乐,了解音乐,感受音乐,真正让学生成为音乐的“主人”。
  参考文献:
  [1]单云珠;高中音乐鉴赏课教学方法的探索[J];才智;2012年33期
  [2]葛中云;如何上好高中音乐鉴赏课[J];快乐阅读;2013年29期
  [3]彭菊珍;关于高职院校中音乐鉴赏课的一些思考[J];民族音乐;2020年04期
  [4]陈若伦;高校公共音乐鉴赏课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艺术评鉴;2018年18期
  [5]杜鹃鹃;高中音乐教学方法初探[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1年06期
  [6]曾艳芳;浅析怎样上高中音乐鉴赏课[J];黄河之声;2010年22期

  • 【发布时间】2025/6/6 16:27:09
  • 【点击频次】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