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研究

 

【作者】 康光利

【机构】 四川省宜宾三江新区第一实验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五育并举”最早是蔡元培先生在辛亥革命之后提出的,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五育并举的具体内容发生了改变,当前五育主要是指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在如今素质教育背景下,五育并举的教学理念再次被强调。语文作为小学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日常的教学中应该落实五育并举理念。本文对五育并举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五育并举;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策略
  小学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较强的基础学科,语文教学中除了一些基础的语文知识之外,其中还应该渗透五育内容。在五育并举的教育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深入挖掘其中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五育发展。在教学实践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创新教学策略,在日常教学中落实五育融合,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解读文学作品,培根铸魂润心,全面落实“德育”
  立德树人,是民族之灵魂。继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是小学教育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也是民族未来的希望。学校将德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通过课堂,利用主题班会及特殊节日等加大力度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教育活动。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着许多富有教育意义而又通俗易懂的短文章,可以通过趣味的讲解,引起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小学生形成初步的道德价值观,为他们以后形成健全人格打下坚实基础,并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提升。在三月雷锋月里,可举办手抄报评比活动。利用主题班会让同学们轮流展示自制海报成果,同时搭配讲解内容,以及分享自我收获与感悟,最后进行评比选优,优胜者将获得学校的表彰。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学生能清晰地了解到雷锋的事迹,有更加深刻的感悟,从而引导他们向雷锋学习,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内涵,在现实生活中践行雷锋精神。通过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让学生深刻领悟课文所表达的精神内涵,同时,感受前辈身上的优良品质,从而向其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二、使用多元化方式,激发学生思维能力和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使他们的思想活跃起来。思维活动的强弱不仅关系到学生的学业成绩,还会对学生的未来产生更大的影响。首先,在平时的教学中,老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具有积极思考能力的主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其次,老师可以利用课间活动来训练学生的思考能力,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提升思考速度;比如,在语文课上,老师要把五育结合起来,在讲完课后或中途休息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游戏,既可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又可以拓展他们的思维,提升他们的思考空间。这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在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爱迪生救妈妈》的课程讲解中,可以在课前提问问题:爱迪生的妈妈可能发生了什么,爱迪生是如何救妈妈的,通过小组讨论和学生自己思考来提高学生对本篇课文学习的兴趣。之后通过学习来让学生总结爱迪生通过镜子的反射提供光线,成功的让医生为妈妈做完了手术,表现爱迪生的聪明才智以及他对妈妈的爱。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让学生学到了镜子反光的知识以及遇到问题不要慌,要动脑思考。学生也会通过这种学习方式对镜子反光产生兴趣并进行实践。
  三、增强课堂师生互动,加大信息交流
  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教学手段的改进,“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和应试教育有着不同的立足点,因此教学手段也应大部相同,传统的语文教学服务于学生的语文成绩,在许多家长和学生们的印象中,语文是依靠背诵、无聊、占分比高、必须要学的科目,这些刻板印象导致了学生们在课堂上对语文有一定的抵触情绪,这些都是教育改革环境下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要想优化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态度,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大对学生的信息输出,让他们明白语文是什么,对语文产生兴趣后才能加深学生们的思想品德教育。举例来说,可以借助多媒体信息化工具,在课堂上引起小学生的兴趣:信息化技术课堂已经走进了大大小小的学校里,这里的新型教学手段是指运用互联网技术将学习这一活动的静态与动态相结合,在课堂中,将知识动静相宜地传输给学生们,以“用活新模式,落实新理念”为落脚点,让小学语文课在新模式下提高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小学生对语文的理解与创造。随着教学目标的增多,学时和教师的精力都难以维系完整的核心素养教育,这时候信息化技术为学校的德育事业带来了许多便利,只要利用得当,将会为小学语文“立德树人、五育并举”教育的应用带来助力。
  四、开展多元活动,强化学生体、劳教育
  通常来讲,大多数教师往往认为语文教学与体育、劳动等方面没有较强的关联,在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忽略了深入挖掘材料中的体育、劳动等元素,导致了课本教材中许多隐藏的育人元素没有得到良好的发挥。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开展多元化的活动,在多元化教学活动当中强化学生的体育、劳动教育,助力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与体育理念,实现最终的教学目标。例如,在进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过程中,笔者组织学生们展开了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们结合课文中的故事情节与角色人物编排了话剧,让学生在扮演、观看的过程中感知到小女孩的劳动精神,为了温饱,在寒冷的冬夜仍坚持卖火柴,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观念,同时,这样的教学活动还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再如,在进行《赵州桥》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引导学生们结合文章内容展开了想象,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神,让学生了解到这篇文章不仅仅只是在赞桥,更是在赞美造桥的劳动人民,引导学生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独有的精神品质。如此一来,笔者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有效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了文章知识,同时很好的将体育、劳动教育融入了进来,强化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知识,更重要的是从语文本质层面上来引导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从“静态”中找出他们内心中的“动态”,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符合学生的心智模式,教会学生追本溯源,终身学习。在课堂上结合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学会从小目标逐渐过渡到大目标,坚持五育并举,将教育理念落实到实处。

  • 【发布时间】2025/6/6 16:30:02
  • 【点击频次】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