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

 

【作者】 杨猛春

【机构】 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云雾山镇小学

【摘要】 课堂互动教学是提高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一种教师普遍利用在课堂上的教学模式。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以达到有效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无论处于任何学习阶段,数学都是一门难度相对较大、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并且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不同。通过互动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掌握要点,从而促进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互动教学模式很有必要,其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能让师生之间产生情感共鸣。

【关键词】 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教学策略;教学实践;
【正文】

引言:互动教学方式作为一种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倡导教学基础和实际应用相互融合,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互动教学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学生找到适合自身的学习方法,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互动教学方式要求师生双方都参与到学习创造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情感体验。老师主要是指导学生学习,而学生主要是进行研究,因此互动教学模式主要具有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过互动教学,学生能够把自己原有的记忆、模仿式学习方式转变为自主学习、沟通型学习方式。老师需要在课堂上给学生一些时间进行练习,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在具体学习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的学习技巧。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重要作用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

互动式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进行多向沟通,共同推动教学过程的发展。这种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双向沟通:在互动式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双向的。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而学生也可以通过回答、提问等方式向教师反馈学习情况。这种双向沟通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调整教学策略。

2.多向互动:互动式教学不仅限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相互启发、共同提高。这种多向互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3.实践性强:互动式教学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实践活动、实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这种实践性强的教学方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性高:互动式教学涉及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师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这种综合性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的重要作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具体来说,互动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重要作用: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互动式教学模式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故事等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互动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学生之间的互动也有助于他们相互启发、共同提高。

3.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互动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学生可以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这种参与度高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互动式教学模式有助于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可以通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信心。

二、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实施互动教学策略,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一)设计课堂提问,激发学生间的互动

课堂提问是激发学生互动的有效方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在提问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难度,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问题。过难或过易的问题都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学习兴趣。

2.问题的针对性要强:教师需要针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设计问题,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同时,问题还需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提问的时机要恰当: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把握提问的时机。例如,在引入新课时可以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讲解重点难点时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时可以通过提问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授“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分数吗?”“你们能举出一个分数的例子吗?”“分数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分数的概念和应用,从而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和掌握。

(二)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一种具有情感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体场景。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知识。在创设教学情境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情境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师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

2.情境要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教师需要创设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究。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实验、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情境要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内容的难度,创设具有层次性和递进性的教学情境。这样可以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时,教师可以创设以下教学情境:“同学们,现在有一个长方形花坛,它的长是5米,宽是3米。你们能计算出这个花坛的周长吗?”通过这个问题情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从而加深对长方形周长的理解和掌握。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可以通过分工合作、相互讨论等方式,共同完成任务和学习目标。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合理分组: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学习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便他们相互帮助、共同提高。

2.明确任务和目标:教师需要为每个小组明确任务和目标,以便他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合作学习。同时,任务和目标还需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可行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加强指导和监督: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加强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小组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同时,教师还需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

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可以丰富教学形式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技术、网络教学资源等手段,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同时,信息技术手段还可以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教学策略的实施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堂提问、创设教学情境、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以及运用信息技术手段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教师需要继续探索和创新互动教学策略的应用方式和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时代发展要求。同时,教师还需要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专业素养,为实施互动教学策略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李君.《互动教学策略与教学设计优化探讨》[J].《教学与研究》.2025.

[2] 张波.《小学数学互动教学探微》[J].《中国教师》.2022.

  • 【发布时间】2025/3/18 13:27:06
  • 【点击频次】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