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任务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应用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Language Teaching,简称TBLT)作为交际语言教学的重要分支,强调通过完成真实语境下的任务实现语言学习。本文以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为依托,结合教学实践案例,探讨任务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策略,分析其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核心素养及提升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方面的作用,并提出优化建议。
关键词:任务法;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应用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小学英语教学进一步强调“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学习语言知识”。任务法以其“做中学”的理念与新课标要求高度契合,尤其在低龄学习者语言启蒙阶段,通过创设生活化、趣味化的任务情境,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中“重语言点讲解、轻实际运用”的局限。外研版教材(Join In/新标准英语)以模块化主题、螺旋式递进的语言知识点为特点,为任务法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系统阐述任务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一、任务法的理论依据与实施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法强调学习者在真实任务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与同伴协作、意义协商实现语言内化。例如,外研版三年级下册Module 4《Food》单元中,设计“设计健康午餐”任务,学生需运用目标句型“Do you like...?”“I like...”进行调查,并结合营养知识完成菜单设计,体现知识建构过程。
2.二语习得输入输出假说。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与Swain的“输出推动”理论指出,任务需提供略高于学生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并通过完成任务促使输出。例如,五年级上册Module 6《Travel》单元中,学生通过制定旅行计划任务,自然习得“We’ll go to... by...”“We’ll visit...”等句型。
(二)实施原则
1.真实性原则。任务需贴近学生生活,如外研版四年级下册Module 3《My Day》设计“时间管理达人”任务,学生用目标语言制定周末计划表。
2.阶梯性原则。任务设计需由简到繁,如从“听指令做动作”到“自主创编对话”。
3.合作性原则。通过小组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培养协作能力。
二、任务法在外研版教材中的实践应用
(一)任务设计框架:以模块主题为统领
凡事预则立。任务法教学应用的成功同样源于课前的精心设计。以外研版五年级上册Module 2《Shopping》为例,我们在设计以模块主题为统领的三级任务链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二)典型任务实施案例
案例1:三年级上册Module 3《My Friends》
1.任务名称:“猜猜我是谁”
2.实施步骤:
(1)任务前:通过歌曲《Friends》导入,学习描述外貌的词汇(tall, short, thin, fat)。
(2)任务中:
a学生分组。每人秘密选择一位同学,用目标句型“He/She has...”“He/She is...”描述特征,其他组员猜测。
b教师提供语言支架。“Is he/she wearing...? Does he/she have...?”
(3)任务后:学生互评描述准确性,教师总结高频错误(如混淆“has”与“is”)。
案例2:六年级下册Module 4《Festivals》
1.任务名称:“文化小使者”
2.实施步骤:
(1)任务前:学习春节、圣诞节等节日词汇及习俗表达。
(2)任务中:
a分组选择一个节日,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双语海报,包含节日时间、食物、活动及祝福语。
b各组派代表用英文介绍节日,其他组提问(如“Why do people eat mooncakes at Mid-Autumn Festival?”)。
(3)任务后:开展“我最喜欢的节日”投票,结合文化意识培养进行总结。
(三)任务评价机制
应用任务法展开教学,需配合评价机制的实施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有完成任务的动力。在实践中我采用“三维评价表”量化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三、任务法实施效果分析
任何一种教法应用有不有效果,效果怎样,都需要在与对比班比较过程中进行测试。在应用任务法助力英语教学时,我们同样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后测成绩,发现任务法班级在听力理解(+15%)、口语表达(+18%)和综合运用(+22%)方面进步显著。
下列是实验班与对照班语言能力对比表
(二)学习动机与策略改善
问卷调查显示,87%的学生认为任务法“更有趣”“能记住更多内容”,72%的学生开始主动使用“先理解任务要求再行动”的学习策略。
四、优化建议与反思
(一)任务难度分层。针对学困生提供“语言脚手架”(如句型模板),对学优生增加开放性任务(如续编故事)。
(二)信息技术融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APP发布任务、提交作品,提升互动性。
(三)跨学科整合。如结合数学课设计“购物清单预算”任务,融入数学运算与英语表达。
五、结语
任务法在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应用,实现了从“教语言”到“用语言做事”的转变。通过设计生活化、阶梯式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更在真实语境中发展了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意识。未来,教师需进一步探索任务法与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学习者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蓝微敏,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6年
[2]张吉凤,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3年。
关键词:任务法;小学英语教学;实践应用
随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小学英语教学进一步强调“以主题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和迁移创新等活动,引导学生整合性学习语言知识”。任务法以其“做中学”的理念与新课标要求高度契合,尤其在低龄学习者语言启蒙阶段,通过创设生活化、趣味化的任务情境,能够有效突破传统教学中“重语言点讲解、轻实际运用”的局限。外研版教材(Join In/新标准英语)以模块化主题、螺旋式递进的语言知识点为特点,为任务法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本文将结合具体教学案例,系统阐述任务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实践路径。
一、任务法的理论依据与实施原则
(一)理论依据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任务法强调学习者在真实任务中主动建构知识,通过与同伴协作、意义协商实现语言内化。例如,外研版三年级下册Module 4《Food》单元中,设计“设计健康午餐”任务,学生需运用目标句型“Do you like...?”“I like...”进行调查,并结合营养知识完成菜单设计,体现知识建构过程。
2.二语习得输入输出假说。Krashen的“可理解性输入”与Swain的“输出推动”理论指出,任务需提供略高于学生当前水平的语言输入,并通过完成任务促使输出。例如,五年级上册Module 6《Travel》单元中,学生通过制定旅行计划任务,自然习得“We’ll go to... by...”“We’ll visit...”等句型。
(二)实施原则
1.真实性原则。任务需贴近学生生活,如外研版四年级下册Module 3《My Day》设计“时间管理达人”任务,学生用目标语言制定周末计划表。
2.阶梯性原则。任务设计需由简到繁,如从“听指令做动作”到“自主创编对话”。
3.合作性原则。通过小组分工(如记录员、汇报员)培养协作能力。
二、任务法在外研版教材中的实践应用
(一)任务设计框架:以模块主题为统领
凡事预则立。任务法教学应用的成功同样源于课前的精心设计。以外研版五年级上册Module 2《Shopping》为例,我们在设计以模块主题为统领的三级任务链时可以这样来进行:
(二)典型任务实施案例
案例1:三年级上册Module 3《My Friends》
1.任务名称:“猜猜我是谁”
2.实施步骤:
(1)任务前:通过歌曲《Friends》导入,学习描述外貌的词汇(tall, short, thin, fat)。
(2)任务中:
a学生分组。每人秘密选择一位同学,用目标句型“He/She has...”“He/She is...”描述特征,其他组员猜测。
b教师提供语言支架。“Is he/she wearing...? Does he/she have...?”
(3)任务后:学生互评描述准确性,教师总结高频错误(如混淆“has”与“is”)。
案例2:六年级下册Module 4《Festivals》
1.任务名称:“文化小使者”
2.实施步骤:
(1)任务前:学习春节、圣诞节等节日词汇及习俗表达。
(2)任务中:
a分组选择一个节日,通过查阅资料制作双语海报,包含节日时间、食物、活动及祝福语。
b各组派代表用英文介绍节日,其他组提问(如“Why do people eat mooncakes at Mid-Autumn Festival?”)。
(3)任务后:开展“我最喜欢的节日”投票,结合文化意识培养进行总结。
(三)任务评价机制
应用任务法展开教学,需配合评价机制的实施才能更好促进学生有完成任务的动力。在实践中我采用“三维评价表”量化学生任务完成情况:
三、任务法实施效果分析
任何一种教法应用有不有效果,效果怎样,都需要在与对比班比较过程中进行测试。在应用任务法助力英语教学时,我们同样对其实施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学生语言能力提升
通过对比实验班与对照班前测、后测成绩,发现任务法班级在听力理解(+15%)、口语表达(+18%)和综合运用(+22%)方面进步显著。
下列是实验班与对照班语言能力对比表
(二)学习动机与策略改善
问卷调查显示,87%的学生认为任务法“更有趣”“能记住更多内容”,72%的学生开始主动使用“先理解任务要求再行动”的学习策略。
四、优化建议与反思
(一)任务难度分层。针对学困生提供“语言脚手架”(如句型模板),对学优生增加开放性任务(如续编故事)。
(二)信息技术融合。利用“班级优化大师”APP发布任务、提交作品,提升互动性。
(三)跨学科整合。如结合数学课设计“购物清单预算”任务,融入数学运算与英语表达。
五、结语
任务法在外研版小学英语教材中的应用,实现了从“教语言”到“用语言做事”的转变。通过设计生活化、阶梯式任务,学生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更在真实语境中发展了批判性思维与跨文化意识。未来,教师需进一步探索任务法与信息技术、项目式学习的深度融合,为培养核心素养导向的英语学习者提供持续动力。
参考文献:
[1]蓝微敏,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外交流,2016年
[2]张吉凤,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青春岁月,2013年。
- 【发布时间】2025/6/19 14:57:41
- 【点击频次】133